3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福建、江西调研时强调,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体现了人民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也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仅是回应民众期待、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公共服务不仅要关注基本需求的满足,还要关注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实现。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应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更多选择、更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要注重公平性和普惠性。公共服务的本质在于其普遍性和公平性,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应当享受到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因此,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困难群体,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此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还要注重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也应当不断创新,以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例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民众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公共服务水平高的国家,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还能够为民众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从而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够更好地回应民众期待,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这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