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以前热衷于旅游,登上山顶,切身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与胸怀;也曾欣赏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那壮观的瀑布,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亲临“行至大海中,波涛复不止”,感受大海的波澜壮观;走累了,便徜徉花海之中,吟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这些古诗,我想,也算是与诗人同行了吧。每每旅途之中,往往流连忘返,便遥想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诗句名篇,感慨他们熟读诸子百家,遍览古今全书,举杯饮酒,诗句自来;驻足凝神,词赋俱在……
生活中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内心难免焦躁不安。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书中自有风景在,那就让灵魂飞在路上,在阅读中释然。
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伴随书香校园的脚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一书。
这本书是李老师30多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让我为之激动、赞叹、折服!那耐人寻味的话语,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感。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新的洗涤。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教师成长关键在自己,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而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像书中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把自己的成长当作教育对自己的奖励!
始于情怀
自工作以来,在安仁初中这个大家庭里,老师们为学生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她们坚持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她们做事刚正不阿、严慈相济;她们为了学生的成长,甘愿牺牲自己的那份“包容”……从她们对待学生和教育工作的态度里,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和孩子那份虔敬的爱,不禁让我想起“皈依”二字,她们将自己所想所愿全部注入教育教学中去,为学生成长倾其心血。
在工作中,我也学着她们的样子,真诚地善待每一位来到我课堂中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先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然后冷静地观察、倾听、思考……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教学生是鲜活而丰富的,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为孩子付出的同时,我也开始体会到教育所独有的那份幸福、喜悦和成功,也因此更坚定。
行于细节
海德格尔曾说:“人始终是未完成的”。这和李镇西老师的笔下:教育就是迷恋人的成长的学问,不谋而合。书中李镇西老师是这样表述他对“学生视角”的教育学理解: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当教育突破了教师这层身份的屏障,似乎一切问题都变得不是问题了。读到这一部分时,这些细腻的文字让我为之动容。
王静茹是刚从其他班级转到我班的。刚开始的时候,内向、文静的她可能因为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节奏,整天愁眉苦脸的,加上她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平时只能在电话里关心她的日常生活,一段时间下来,她越发不爱说话了,学习明显下降,几次向父母哭诉压力太大,没有信心学得很好,也没有信心交到知心的朋友,甚至向她父母提出回到原来班级去。得知此事后,我时不时地找她聊天,希望了解到她内心的需要,试图让她恢复原来的自信。“王静茹,你知道吗?老师从你还未进入我班的时候就认识你了,而且老师很欣赏你呢!”听了此话,她的脸上写满了惊讶,我继续说:“老师欣赏你是因为你能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自理,更让老师尊重你的是:同学们都认为你是学习的佼佼者,大家都叫你‘小超人’呢!所以,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老师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朋友也会越来越多”。我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幽默的女生与她同桌。一个月以后,她不仅学习成绩有了提高,还交到很多的好朋友,竞选班委也成功了。
终于坚守
日常教学工作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当尽心竭力却徒劳无功的时候,我心里也曾冒出“这不是我想象的教育”的念头,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李镇西老师说:教育的艰辛和快乐是融为一体的,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也要承受。教育就是要能看见学生的生命,永远看到生命在成长。学生不是抽象的,当他们来到学校,我们的首要工作是能够看见他们真实的那个状态,对学生成长当下那些细节的关注,对学生一生的关注。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而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比现在更优秀的自己,这是一种生命自觉,具有生长力的召唤和应答。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里,我会像李镇西老师一样不断地行走与思考,阅读与反刍,把好书化作自己的灵魂,在实践中追求卓越的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的成长目标和方向,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长为专业型教师,在教师这份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校园文化
行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