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浙江金华香溪范氏宗祠竣工庆典圆满礼成!
阮郎归*觅春
范正生
东风吹动少年心,
踏莎行觅春。
声声慢步凤池吟,
清波虞美人。
青玉案,醉花阴,
樱桃点络唇。
阮郎归去月黄昏,
巫山一片云。
注:词牌集句!其中内含: 少年心,踏莎行,声声慢,凤池吟,虞美人,青玉案,醉花阴,点绛唇,阮郎归,
巫山一片云。十种词牌名
(中华新韵改转)
范香溪先生范俊
先生姓范氏,名浚,字茂明,婺之蘭溪人;世居香溪,學者因稱之,曰「香溪先生。」曾大父鍔,宋神宗時任開封府尹,特進光禄大夫,上柱國,太府少卿,封長社郡公。父筠,任承議郎,累階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國,开封府儀同三司,少保,资政殿大學士,封長社郡公,再封榮国公,諡文清。母安定胡氏,封同安郡夫人,再封榮國夫人。
以徽宗崇寧元年二年壬午,實生先生。先生天资高邁,自少嗜學,篤志求道。年十八作《嘆旱亡诗》二十韻,《姑蘇臺》及《述嚴》等賦、詩古意高,膾炙人口。二十一作《淮隂先生説李孝逸辭》,當時李叔易嘗稱:「其辨自是益研窮《六经》、《诸子百家》历代国史,辨博峻整,出人意表。」兄弟多居膴仕,而先生絶無仕進意。讀書之餘,時綴文辭,與兄弟子姪辈,或「遊山玩水,弄月吟風,长篇短歌,追踪古作,互相倡和」,以舒情懐,虽缾儲屢空,晏如也。
高宗绍兴元年,詔舉「賢良方正」,當時名公卿、若樞密富公等,咸以先生應詔,先生力辭。又不忍遺世遠引,嘗撰《策略》二十余篇,皆當時經國之切務,然以秦檜當國,終不屑以干時。
同郡陳公巖肖,嘗訪先生於香溪之上;見其危坐一室,塵埃棲户牖。而凝几席,敗帷故器,人所不堪;而先生貌充體胖,神宇泰然,謂先生非知道養氣者?不能然也。
考其学之所自嘗,答《潘左司書》云:「末學本無傳承,所自喜者,徒以師心謀道,尚見古人自得之意,不劫劫爲世俗趨慕耳。」答《周侍郎書》云:「古人之學,不越乎窮理。理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則知先生之學,惟在師心自得而已。又嘗曰:「學者必先存心,心存則本立,而后可以言學。葢學者,覺也!覺由乎心,心且不存,何覺之有?」他如「以至静爲存心之奥,以廉耻爲入道之端。」謂古之聖賢,未有不由悔而成。以《慎獨》、《进学》名其齋,欲深思力去自欺之弊。博求天地人物之理,以《舜蹠》列为图欲謹,「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念作狂,」之幾《心》与《耳目》各为箴。以自規欲立,大者制其小者,大抵致力於「存心、養性」,所得於《孟子》者为多。
當時從遊學者,自遠而至,必教以「孝弟、忠信之行,物理性命之學。」其姓名可考者,則永豐柴喆,盈川唐虞佐,諸曁張龜年,壽昌邵恂,義烏陳九言,邑人高栴辈也。有遗文二十二卷,乃其兄子右史端臣蒙齋所编,紹興三十一年辛巳,陳公巖肖為之序,时先生殁且十年;其文迄於紹興十九年,己巳夏四月而止。自是先生葢卒矣,時年四十有九,葬家南五里許,宝惠寺山之原。贊曰:「嗚呼,先生真豪傑之士哉!」
自孔孟既歿之後,聖賢心學不傳。寥寥千百餘年矣,至宋仁宗時,有若濂溪周子得不传之学,倡道於前,河南二程子及横渠张子,相繼於後;而東南知有聖賢心学,实自先生始。嗚呼!「不由師传,默契道妙。」先生真豪傑之士哉!厥後東萊吕氏,遠接中原文獻之傳,始與紫阳朱子,講道麗澤书院。朱子以先生《心箴》入《孟子集註》,而先生之學,始大顯於世。祠於學宫舊矣,然而宋文不列其傳,太常不議其諡,尚爲缺典也!
先生殁且三百餘年,平生行實漫爾,無傳品不肖;幸先生生之里閈,摭拾遺文,得其顛末,以爲傳庶;使後之誦其诗,讀其書者,知先生之爲人,得以論世也。
访范香溪先生墓
范正生
婆罗门引,清明又近,一坯黄土,杏花林里映斜辉,前尘物是人非。枉又春光无限,已是断归期。黯书笺墨色,故土魂兮。光阴任期,梦连继,愿迟留。最怕重来忆起。空院洋槐,阶前杂草。落不下、几许绕心扉。喉头哽,眸泪偷垂。
江城子。今春雅会
范正生
阳春晓雾湿沙汀。
雀呼晴。惠风迎。
众亲相逢、照影留相新。
良辰吉日堆玉砌,
同祝贺,永安平。
强哥世伟慕娉婷。
问逢春。唤正生。
满堂春色,浮盏宗祠厅。
赚得清醪催逸兴,
干载记,万年升。
御街行,贺香溪范氏宗祠上樑大吉
文,范正生
踏枝喜鹊鸣春晓。
紫气东来了。
香溪陌径柳初黄,
范氏宗祠新哨。
鱼游碧水,鹭飞苍颢,
吉日祥芳草。
正逢良辰清和好。
祭祖平安报。
新折梅萼赠祖堂,
后裔瓜瓞绵笑。
众亲同庆,高平无恙,
且看龙腾踔。
文脉留香,名家奕世。
兰溪范姓,分为两支:一支叫“香溪范氏”,另一支叫“龙门范氏”。“香溪范氏”的祠厅里有两副对联,记录了它曾经的荣耀:“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说的是范浚和他的祖父范锷、父亲范筠的故事;“龙门范氏”祠厅的对联更为显赫:“虎丘大学士,龙门宰相家”,说的是北宋大学士范仲淹和南宋理宗朝宰相范钟的故事。两支范姓,其实同宗。范姓起源于尧帝所号陶唐氏,地在太原晋阳。帝尧之后,夏朝封为御龙氏。御龙之后,商汤封为豕韦氏。豕韦之末,建诸侯国于唐周,称唐杜氏;成王灭唐,迁之于杜。后杜伯之子隰叔奔于晋,其曾孙士会采食于范,即泽州高平(今山西晋城),以封地“范”为姓。是为范氏的发端。 其后,唐丞相履冰之派转迁于汴(开封)。唐末,六世孙隋为丽水县丞。时值中原离乱,遂留江南苏州。隋生二子,长子梦龄,居苏州,是为范文正公仲淹曾祖,称为“北宅”;次子均,均子怀,徙居闽,又自闽出浙,居于兰溪城南坞口,称为“南宅”。怀是香溪范氏迁兰之始祖。宋咸平元年(998),其孙大録自城南坞口迁居香溪,为香溪始迁祖。这一支宋以后又分迁至东山、沙塘下、源口等村,以及浦江梅坞、金华高店、汤溪厚大等地。“南宅"的大録和“北宅”的仲淹为堂兄弟。仲淹登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孙讳正路者于熙宁十年(1077)由苏州分迁浙江兰溪,缘配于上竺坞(今黄店镇与建德交界的塔塔岭下)之鲍氏,发祥范族。南宋理宗赐号“龙门”,冠于姓首,于是称“龙门范氏”。正路是兰溪“龙门范氏”的始迁祖。这一支后来分迁至本市朱家的蟠山、范山头及建德的西坞;另一支分迁至本市的清口(今里范村)、芷芳岗、尖山、厚仁、梅林、洞源、里仁范、社溪。
安头、竹溪、莲畈、畈田、范宅、骅骝黄及汤溪兰背,瑞安的雅儒、桐庐瑶琳的范家、龙游的上范、江西鄱阳的车门,福建政和,福建寿宁,庆元南阳等大小村落。 兰溪范氏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期间,真正称得上“科第蝉联,簪缨奕世”,“文风极盛,才俊如云”。香溪范氏自第四世范锷开始,到第七世范端光止,四代之内共出进士18人。
范锷,皇祐五年(1053)郑獬榜进士,历官七州四漕,开封府尹,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府少卿,封长社郡公。
范筠,锷子,元祐三年(1088)李常宁榜进士,历官浙江提举,累阶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少保,资政殿大学士,封长社郡公,开国男,进封荣国公,谥文清。
范溶,筠长子,崇宁五年(1106)霍端友榜进士。
范渭,筠三子,建炎二年(1128)李易榜进士。
范浒,筠四子,大观三年(1109)贾安宅榜进士。
范泳,筠六子,政和七年(1117)进士。范浩,筠五子,重和元年(1118)王昂榜进士。
范洵,筠七子,重和元年(1118)与浩同榜进士。
范澂,筠九子,宣和三年(1121)何涣榜进士。
范溉,筠十子,宣和六年(1124)沈晦榜进士。
范筠生十子,以上八子均为进士,另次子范深为举人,九个儿子全部人仕。八子范浚举贤良方正,辞不就。这就是“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的缘由所在。
范津,筠侄,绍兴三十年(1160)梁克家榜进士,官两浙都转运,特进银青光禄大夫。至第七世,范家依然文脉强劲,共出了7个进士。
范端弼,绍兴五年(1135)汪应辰榜进士。
范端度,绍兴八年(1138)黄公度榜进士。
范端臣,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榜进士第二人,为兰溪科举史上第一个“榜眼"。官至中书舍人、右史。
范端许,绍兴五年(1135)与从兄端弼同榜进士。
范端方,隆兴元年(1163)木待问榜进士。
范端旻,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进士。
范端光,淳熙十一年(1184)卫泾榜进士。此外,尚有第八世范大辩,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官至宝谟阁大学士,赠少师,封鲁国公。第九世范应龙,淳祐四年(1244)留梦炎榜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兼侍讲学士。以上进士共20名,另有举人62名,兹不一一列举。宋、元、明、清四朝,香溪范氏为官人流者共98人,其中三品以上高官5人。
再说“龙门范氏”。南宋一朝,共出进士5名,他们是:
范嗣蠡,绍兴二十一年(1151)赵逵榜二甲第一,官知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迁朝议大夫。
范处义,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榜进士。官太府少卿,知建宁府,右文殿修撰,提举成都玉局观,中奉大夫,封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范镕,嘉定元年(1208)郑自诚榜进士,官大理寺少卿,直龙图阁兼集英殿修撰。范钟,镕弟,与兄镕同榜进士,官观文殿大学士,左丞相兼枢密使,赠少师,谥文肃。范锺是兰溪历史上第二位宰相。
范士表,嘉熙二年(1238)周坦榜进士。官处州府倅,权知衢州,积阶朝议大夫。另有举人19人。宋、元、明、清四朝,龙门范氏为官人流者共59人。其中三品以上高官3人。总计兰溪范姓共出进士25人,占全市进士总数十分之一,为全市之首。历代人流官吏157人,其中三品以上高官8人,宰相1人。兰溪范氏之所以成为名门望族,除了“科第蝉联”,“簪缨相继”以外,更值得看重的还在于出了一个著名的理学家范浚。范浚(1102-1150),香溪人,范筠八子。自幼嗜学,笃志求道,虽兄弟尽居膴仕,而他绝无仕进之意。凡六经、国史、诸子百家之书,无不研究精详。立论辨博峻整,所见多出人意表。
绍兴二年(1132),范浚举贤良方正,朝官七次引荐,但他鄙视奸相秦桧弄权,朝纲混乱,坚辞不就。绍兴四年(1134),抒雄才大略,作《进策》二十五篇,所列皆当时经国之切务,凿凿可见诸施行。惜秦桧复权,推行议和,《进策》无法上进。此后,他在宝惠书院设帐授徒,播扬理学思想,关注国家大事,远近负笈而至者,至数百人,直到去世。朱熹18岁和20岁时两次拜访他,可惜均未见面。其中第二次拜访时,“因录屏书《心箴》而去”,几十年后原文载入《孟子集注》“心之官则思’’语下。这一年,范浚逝世。其后,朱熹由范端臣陪同亲临凭吊,他写道:“余尝三谒未遇。厥后再至,而先生已逝。其从子右史蒙斋延余于先生讲学处,观其言论文章,悉本洙泗渊源,而《心箴》一篇尤得千圣不传之秘。惜人其室而未获亲见其人。瞻仰门墙,留连不忍去”。这就是“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的来历。范浚生当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剧变时期,他的理学思想有明显特点:一是阐发心性之学,提倡修身,笃学,慎独,养性;二是关心民瘼,忧患国是;以史为鉴,指点时弊;建言献策,弘济时艰。范浚是第一位建立自己独特的理学体系的浙江人,他的理学思想对金华地区,乃至浙江全省的理学发展和演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历时数百年。范浚死后,历代对他的人格和理学思想评价很高。宋代,朱熹于范浚死后32年亲作《香溪范子小传》。尊称范浚为“子”,把他奉为老师。元代,金履祥题词:“忠贤名世,道统流芳”,把范浚纳人程朱理学的“道统”。明代,嘉靖六年(1527),御注《心箴》与程子《四箴》注,颁布翰林院、国子监并天下学宫;嘉靖十九年(1540),敕建专祠于兰溪城南仓岭之侧,给帑春秋二祭。明初金华学派的领军人物,诏赐“崇儒"章懋评论:“独念吾乡圣贤之学,前此未之闻也,而濬其源者,自先生始。继而后有东莱兄弟丽泽之讲授,又其后何、王、金、许遂相继以得考亭之说,道学之传,于是为盛。非先生之功而为谁功?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九学生员公举从祀,历县、府,司、道看详,奉总督抚院批准题请。因次年闽变,事寝。著名学者黄宗羲等合编的《宋元学案·卷四十五》说,“祖望谨案:伊洛既出,诸儒各有所承。范香溪生婺中,独为崛起,其言无不与伊洛合,晦翁取之。
”乾隆十九年(1754),浙江督学使雷鋐题“婺学开宗”四字额于祠,“以明婺之道学由于先生,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也”。兰溪范氏之所以成为望族,还因为出了一位“无地起楼台丞相”范钟。范钟(1171-1248),字仲和,兰溪里范村人,嘉定二年(1209)举进士。历官武学博士、太平州判,知徽州。召赴朝廷,迁刑部郎官,尚书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一次朝见时,理宗皇帝说:“仁宗时甚多事。”对此,范钟回答说:“仁宗始虽多事,乃忧勤致治;徽宗始虽无事,余患至于今日。”宋徽宗赵佶在位19年,是一位书画高手,政治庸才,北宋亡国之君。是他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金兵第二次大举南下,洗劫开封,北宋灭亡。宋理宗听了范钟的回答,心中大悦,于嘉熙四年(1240)授他为参知政事,职同副宰相。范钟向皇帝进《时政十疏》,提出10件兴国大事:“正君心,定国本,别人才,谨王言,节邦用,计军实,敦士习,清仕涂,结人心,应天命”,博得理宗采纳。淳祐五年(1245),任左丞相兼枢密院使(最高军事机关首领),正式拜相。南宗理宗时期,是一个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时期。金、夏继续侵扰于西北,蒙古族又迅速崛起,直接威胁华中和西南。而朝中一些权臣专事揣摩理宗心理,恶意迎逢,以至于造成皇帝嬖艳妃,昵腐竖,宠贵戚,引奸邪的侈靡局面。特别是奸臣贾似道的受宠、拔扈,更使为相的范钟日夜不安。于是一再请辞,直到第四次,淳祐六年(1246)才以临安洞霄宫提举这一闲职准辞。之后,理宗忆及任内数十位宰相,独赠诗范钟:“隔水闻香远更幽,冰姿消瘦为谁愁。天教独向春前发,不与凡花混一流。"对他的品格操行作出了很高的评价。范钟为相多年,位列三公,官居一品,退休后,竟没有钱在故里置地营造府宅,故史称“无地起楼台丞相”。清正廉洁,实为后世楷模。因病回归,只得住在金华驿馆(似今天的接待站),直到淳祐八年(1248)病故,享年78岁。范钟去世,飞马快报朝廷,理宗皇帝赠他为少师,谥文肃,并“辍朝”二日,以悼念这位“无地起楼台”的左丞相。《宋史·本传》称:“钟为相清直守法,重惜名器。虽无赫赫可称而清德雅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赢得后人景仰。兰溪范氏自北宋后期到南宋末期200年间,文风极盛,科第蝉联,为兰溪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范浚的理学思想和范钟的为官清正,作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影响兰溪后世达数百年之久,直至今日。
范浚(1102—1150),字茂明,婺州兰溪香溪人,自幼天资高迈,孔孟遗经及经史百家,无不博读精研,世称香溪先生。出身膴仕名门,家世显贵.远祖范履冰(—689),怀州河内人,高祖武德六年(623)进士,则天后时宰相,兼修国史。太祖范思德,负经济,值五季之乱,抗志不仕,宋以明堂赠朝请大夫。高祖范盛为宋司徒。曾祖范大录,宋正议大夫,其清廉守法被《史册》所记载。祖父范锷,皇佑五年(1053)进士,官至太府少卿,开封府尹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长社郡公。父范筠,元佑三年(1088)进士,历官浙江提举,累阶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少保,资政殿大学士,封长社郡开国男,进封荣国公,谥文清。范浚兄弟十人,自己排行第八,除二兄范深为举人外,其余皆进士,并均为入仕,故有“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之称。五兄范浩,于高宗南渡时护驾殉国,七兄范洵,因拒审岳飞冤案挂冠而归,途中被秦桧派人追杀于严州白马石滩,故又有“一门双忠烈”之誉。范浚之后,子侄共四十五人,其中举人二十四人,进士十人,皆从正途入仕。世代家学相传,根基深厚,文风蔚盛。故《明文衡·范贤良帖后跋》:“范公茂明,世家香溪,当宋中叶,衣冠而仕者,彬彬一门之內。
范香溪先生范俊
先生姓范氏,名浚,字茂明,婺之蘭溪人;世居香溪,學者因稱之,曰「香溪先生。」曾大父鍔,宋神宗時任開封府尹,特進光禄大夫,上柱國,太府少卿,封長社郡公。父筠,任承議郎,累階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國,开封府儀同三司,少保,资政殿大學士,封長社郡公,再封榮国公,諡文清。母安定胡氏,封同安郡夫人,再封榮國夫人。
以徽宗崇寧元年二年壬午,實生先生。先生天资高邁,自少嗜學,篤志求道。年十八作《嘆旱亡诗》二十韻,《姑蘇臺》及《述嚴》等賦、詩古意高,膾炙人口。二十一作《淮隂先生説李孝逸辭》,當時李叔易嘗稱:「其辨自是益研窮《六经》、《诸子百家》历代国史,辨博峻整,出人意表。」兄弟多居膴仕,而先生絶無仕進意。讀書之餘,時綴文辭,與兄弟子姪辈,或「遊山玩水,弄月吟風,长篇短歌,追踪古作,互相倡和」,以舒情懐,虽缾儲屢空,晏如也。
高宗绍兴元年,詔舉「賢良方正」,當時名公卿、若樞密富公等,咸以先生應詔,先生力辭。又不忍遺世遠引,嘗撰《策略》二十余篇,皆當時經國之切務,然以秦檜當國,終不屑以干時。
同郡陳公巖肖,嘗訪先生於香溪之上;見其危坐一室,塵埃棲户牖。而凝几席,敗帷故器,人所不堪;而先生貌充體胖,神宇泰然,謂先生非知道養氣者?不能然也。
考其学之所自嘗,答《潘左司書》云:「末學本無傳承,所自喜者,徒以師心謀道,尚見古人自得之意,不劫劫爲世俗趨慕耳。」答《周侍郎書》云:「古人之學,不越乎窮理。理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則知先生之學,惟在師心自得而已。又嘗曰:「學者必先存心,心存則本立,而后可以言學。葢學者,覺也!覺由乎心,心且不存,何覺之有?」他如「以至静爲存心之奥,以廉耻爲入道之端。」謂古之聖賢,未有不由悔而成。以《慎獨》、《进学》名其齋,欲深思力去自欺之弊。博求天地人物之理,以《舜蹠》列为图欲謹,「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念作狂,」之幾《心》与《耳目》各为箴。以自規欲立,大者制其小者,大抵致力於「存心、養性」,所得於《孟子》者为多。
當時從遊學者,自遠而至,必教以「孝弟、忠信之行,物理性命之學。」其姓名可考者,則永豐柴喆,盈川唐虞佐,諸曁張龜年,壽昌邵恂,義烏陳九言,邑人高栴辈也。有遗文二十二卷,乃其兄子右史端臣蒙齋所编,紹興三十一年辛巳,陳公巖肖為之序,时先生殁且十年;其文迄於紹興十九年,己巳夏四月而止。自是先生葢卒矣,時年四十有九,葬家南五里許,宝惠寺山之原。贊曰:「嗚呼,先生真豪傑之士哉!」
自孔孟既歿之後,聖賢心學不傳。寥寥千百餘年矣,至宋仁宗時,有若濂溪周子得不传之学,倡道於前,河南二程子及横渠张子,相繼於後;而東南知有聖賢心学,实自先生始。嗚呼!「不由師传,默契道妙。」先生真豪傑之士哉!厥後東萊吕氏,遠接中原文獻之傳,始與紫阳朱子,講道麗澤书院。朱子以先生《心箴》入《孟子集註》,而先生之學,始大顯於世。祠於學宫舊矣,然而宋文不列其傳,太常不議其諡,尚爲缺典也!
先生殁且三百餘年,平生行實漫爾,無傳品不肖;幸先生生之里閈,摭拾遺文,得其顛末,以爲傳庶;使後之誦其诗,讀其書者,知先生之爲人,得以論世也。
贺香溪范氏宗祠吉旦
文,范正生
南北宗亲同祝庆,
众友重逢共笑谈。
范氏宗祠重竣日,
香溪文化又重光。
古有朱子三访地,
又是朝庭七聘郎。
一朝可有双柱国,
执政十子九坐堂。
立影千秋承古圣,
纵身万世有先贤。
当年可登五湖月,
今日还留四海名。
威风岂止惊天语,
霸气何需动地言。
至时苍穹祥云起,
四方裔孙祭祀前。
今天,我们心怀敬意,齐聚宗祠,共同庆祝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在宗祠的盛典上,让我们向祖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恩他们的庇佑。·宗祠是我们家族的精神纽带,让我们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家族文化。
宗祠的辉煌历史,是我们家族的骄傲。让我们为宗祠的繁荣而努力奋斗!感谢宗祠,让我们找到了根,让我们
共同为家族的繁荣兴盛而祈福。宗祀见证了家族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再创辉煌!·在宗祠的庇佑下,我们家族团结一心,共同迈向美好未来。让我们虔诚地参拜宗祀,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宗祠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愿它永远繁荣昌盛!
·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向宗祠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先祖创业维艰,立业殊勋,德泽后辈,福荫子孙。今逢宗祠之会,子孙后代,当饮水思源,缅怀先人之功德。吾辈当承先祖之志,弘扬家族之美德,团结协作,奋发进取,为家族之繁荣而努力。
愿祖宗庇佑,家族兴旺,子孙昌盛,福寿康宁。吾等裔孙,齐聚宗祀,感怀祖德,共襄。
望海潮.访兰溪
范正生
古谱成纪,范浚故里,香溪先先传扬。
十子九官,朱子三访,历经威武之满堂。
范钟为宰相,史书载浩荡,翰墨流香。
地秀人杰,乾坤变幻虎龙藏。
江南烟雨无双。更龙门夜月,上竺山光。
古寺玉泉,松涛净土,百年星露风霜。
草色映斜阳,杉动飞青鸟,醉美霞裳。
造化钟灵胜景,四海共倾芳?
淡黄柳
范正生
榭亭掩角.燕戏垂杨陌。
日暮携行风恻恻。
又是花红草绿,
吾到兰江似曾识。
雨轻寂,农庄品鲜食。
闻香味入青宅。
望街前美景欣春色。
笑对族人,举杯欢饮,
醉喜东风如意。
踏莎行,香溪行
范正生
雨润江南,风熏三月。
探春远足心欢悦。
轻衫薄履步轻盈。
寻芳香溪情殷切。
漫步花间,流连水阙,
峰峦叠翠云烟谲。
何妨沉醉任天真,
归时犹把余香撷。
七律/清明
范正生
毕星吹雨湿花泥,
杜宇声悲日渐西。
百阕梅词浓已染,
十年春印浅犹迷。
天南画卷千秋笔,
地北音书一寸梯。
惆怅清明寒食曲,
人生离合古难齐。
寄香溪宗贤文,
范正生
宗祠吉旦万物新。
香溪风月占三分。
正生已醉一壶春。
寻胜方知山水趣,
宗贤应是好人情。
红云拂袖染香尘。
清明祭
文,范正生
祭祖宗,九转禅心,百年尘梦,善道人间风骨。遗下清名,沐严馨德,檀香丛生情切。纵怀世心通达。犹伤这离别。
古今佛,佑门庭,子孙康泰,兴门第,兰桂共荣齐发。安暖照萱堂,尽无忧。晨昏安适。世代腾芳,向昌盛。后嗣才杰。是天缘长系,得福庇千秋阔。
清明祭
文,范正生
惟!岁次甲辰,
节序清明。
长空澄澈,
惠风和畅。
吾携眷亲,
秉持至诚。
追缅先人,
齐会兰江。
因感时事,
遂以节日。
行人之身,
致祭于此。
文曰:
沉沉一线,
苍茫雨烟。
茫茫一派,
子孙兴旺。
风雨渺渺,
相隔阴阳。
一处风水,
人杰地灵。
挥汗如雨,
经济繁荣。
天成宝域,
卧祖身安。
高山流水,
其声悠远。
文学巨擘,
竹林风范。
如诗如画,
十里珠帘。
物换星移,
潭影悠悠。
燕去楼空,
胜景何在。
人谢堂前,
日下沉彩。
青苔自生,
万千感慨。
陈事梦境,
花落香尘。
昔日先颜,
青史遗文。
春风春草,
愁对暮云。
绿水清波,
依旧无痕!
居人愁卧,
百感凄恻。
古韵尘封,
奈何?奈何?
故居已梦,
何可承忧?
溪水默默,
无语东流!
呜呼!
少时所向,
伏惟尚飨!
鹧鸪天·情如春山
文,范正生
二月春山尽物华,
结庐香溪自清嘉。
一路清风鹅黄柳,
数点香从碧玉芽。
好吉日,上髙梁,
范氏强歌亮天涯。
兄弟情深云中岫,
醉我何劳佐酒茶。
鹧鸪天,无题
文,范正生
一曲离歌暗消魂,
不忍回眸不忍闻。
多情总被无情累,
不忘初心有几人。
土归土,尘归尘,
随风而逝了无痕。
世间多少惆怅客,
曾经沧海闭心门
七律,客缘香溪
文,范正生
兰江古村漫轻修,
瑞霭祥光一眼收。
玉潭开夿涵霁月,
翠林闭翮入云浮。
莺啼祖舍无贫屋,
龙腾华堂有富候。
众友相逢同相醉,
何需总叹聚离愁。
雨中花慢·怀兰溪先贤
文,花正生
雨过春山,风拂岸柳,云开雾收峰立。
渐林深花艳,水长溪碧。
幽谷鸣禽,危亭落景,翠阴浓滴。
念日游曾到,今时空遇,此际难适。
登临漫忆,望中轻叹,行看故人踪迹。
空凝睇、烟波千里,断云孤驿。
万事尽随去鸟,平沙乱涨归汐。
但留夙愿,且吟佳句,莫藏行色。
渔家傲·村晚即景
文,范正生
小桥流水绕雅院。
溪边曲水通幽涧。
石上清泉碇建新。
村姓范。夕阳西下古村晚。
老树依稀云影暗。
疏林断续啼鸦乱。
闲客倦游寻旧伴。
风景换。时光老去空叹惋。
声声慢,兰江村舍
文,范正生
寒云低沉,飞花扑面。兰江春落溪畔。
旷野炊烟袅袅,篱疏残垣。
西风劲摧枫林,声声凄,野鸟低旋。
天暮后,看农家灯火, 星火璀璨。
初弦疏影清浅。
人罕至,犹闻溪水鸣涧。人杰地灵可欢,倏忽可见。慨叹四季流转,依时序,星移物换。满诗情。看风云尘寰,目极霄汉。
七律,赞盛族
静思禅慧
一门双柱擎家国,
十子登科誉满多。
一里贤良居有二,
卅八进士耀星罗。
族风厚朴传佳话,
世德昭彰谱浩歌。
累世簪缨光史册,
书香长绕旧山河。
解释:首联点明家族中出现两位柱国般的重要人物,十个子弟里有九个科举登科,这是极大的荣耀。颔联进一步说,在这一方土地里有两位贤人,并且家族里出了三十八位进士,人才辈出如同繁星罗列。颈联表示家族的风气淳朴,传承着美好的故事,家族世代的品德显著,能够谱写出伟大的事迹。尾联总结家族世代为官,荣耀史册,书香之气长久地萦绕在这片土地上。
破阵子.春风动客情
文,范正生
陌上兼葭瑟瑟,
阶前梧叶声声。
十里兰江飞白鹭,
一曲横箫漠漠听。
春风动客情。
烟雨江南有梦,
人间至理无经。
妙笔丹青藏锦绣,
离合悲欢意纵横。
篇篇忆此生。
红花笺
文,范正生
干山墨浅,江水碧寒。
更休对、冷月无言。
小舟孤灯客,几度青颜残。
遥对兰江,离情缠绵。
欲寄情、鱼雁不传。
春风请君看,红花皆吾笺。
苏慕遮·相约香溪
文,范正生
月高悬,风满袖。
新叶梧桐,缓慢招致手。
灯火千家人照旧。
案上芝兰,频把清香透。
祝宗祠,约挚友。
香溪重温,老话掺新酒。
日月星辰能历久。
世上真情,自古皆稀有。
寄香溪宗贤
文,范正生
宗祠吉旦万物新。
香溪风月占三分。
正生已醉一壶春。
寻胜方知山水趣,
宗贤应是好人情。
红云拂袖染香尘。
西江月·赞贤门盛景
静思禅慧
门内柱国才俊,
族中登榜星罗。
一门荣耀世惊哦,
盛景千秋难破。
朱子三临胜地,
贤家七受朝珂。
书香墨韵染山河,
佳话长传似火。
解释:上阕描绘这一门中出了多位柱国般的人物,家族子弟大多科举登科,这样的家族荣耀非常惊人。下阕写此地是朱子三次到访之处,这个家族也是朝廷多次聘请贤才的家族,书香之气能够闻名于世,这些佳话将永远流传。
兰溪香溪范氏
一门双柱国,
十子九登科。
朱子三访地,
朝廷七聘家。
月上海棠·一门盛景
静思禅慧
冰轮初上瑶光洒。望门庭、双柱国声雅。十子登科,想当年、俊才纷沓。朱子访,盛地高风入画。
朝廷七聘情难罢。忆往昔、家传誉天下。岁月悠悠,看今朝、旧痕新瓦。海棠影,似诉昔时佳话。
解释:上阕描绘出夜晚明月升起,月光洒下的景象,引出这一门中出现两位柱国这样尊贵之人的荣耀,而且十个孩子有九个都登科,展现家族人才辈出的盛景,朱熹三次到访此地,更增添其不凡。下阕提到朝廷七次聘请这家之人,这家的美名传扬天下,岁月流转,如今看着往昔的地方,那月下海棠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佳话。
花发状元红慢·兰溪香溪范浚先生
静思禅慧
兰溪静美,香溪韵悠,忆范浚先贤。朱子三坊地,文脉绵远,故事千年。朝廷七聘处,尽显雅士风范。奕世名家,底蕴厚、荣耀如澜。
古巷深,看岁月留痕,旧梦依然。墨香袅袅,思绪翩跹。忆往昔璀璨,才情展、壮志凌云端。德馨流芳,似花绽状元红,光彩斑斓。
今朝望,新景如画,继往开来,再续华篇。传承不息,奋发向前。让文脉永固,韵长留、辉煌映碧天。岁月悠悠,愿香溪、魅力恒传。
兰溪龙门范氏
虎丘大学士,
龙门宰相家。
月宫春·名门赞
静思禅慧
名门望重韵悠长。
贤才聚一堂。
虎丘灵秀育贤良。
龙门声誉彰。
翰墨盈庭香满室,
才高俊彦意洋洋。
风致高华似玉,
世传佳景芳。
上阕中“名门望重韵悠长”直接点明名门家族底蕴深厚、声誉颇高。“虎丘灵秀育贤良。龙门声誉彰”暗示家族所在之地的灵秀孕育出众多贤才,并且家族有着如同龙门一般的好声誉。下阕描绘家族中充满翰墨书香,家族子弟才高意盛,其高雅的风度如同美玉般珍贵,世代传承的美好景象流芳千古。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始于颜值,
敬于才华,
合于性格,
久于善良,
衷于人品,
彼此真诚!
西江月·赞名门
静思禅慧
虎丘贤才学士,龙门宰辅人家。簪缨世族绽芳华,千古声名远挂。
门第书香盈室,才思俊彦无涯。高风厚韵似流霞,盛景长留佳话。
上阕开篇直接点出“虎丘大学士”和“龙门宰相家”,暗示这是一个门第高贵、人才辈出的家族,他们的声名远扬。下阕进一步阐述这个家族充满书香气息,家族中的人有着无尽的才思,其高尚的风范和深厚的底蕴如同天边绚丽的流霞,成为长久流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