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暄桃李,共赴韶华
——内黄县教育教研中心道德与法治送课下乡活动

星辰入海
创建于2024-03-21
阅读 7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后河镇道德与法治教研组

       三月,且赴一场花的约会,眉眼带笑,不记经年。天初暖,日初长,人间三月好春光。三月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春风的轻抚,是绿意的蔓延,是花开的绚丽;是希望的播种,是梦想的起航,是未来的期许。内黄县教育教研中心的张静老师携同内黄县第七实验学校的师轶老师来后河镇第八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送教下乡活动。

        后河镇第八小学李淑娜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第4课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李淑娜老师以观看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们成为小小观察员来吸引学生们导入本课的主题维护公共利益,让学生知道在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能够主动参与维护、建设公共设施。   

        这节课李淑娜老师通过让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进行互评,通过情景剧小明的旅行,老师与学生扮演角色,学生与学生合作情景剧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起来,让学生明白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

        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师轶老师带来了三年级下册第8课《大家的“朋友”》,师轶老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公共设施无处不在,它们是大家的“好朋友”。师老师还制作了公共设施的手工作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扮演自己喜欢的公共设施,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轶老师通过歌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公共设施作用大 。认识我们的‘朋友’,这个话题以具有童趣的拟人化手法,采用自述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懂得公共设施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并以知识窗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共设施。通过小叮当旅行记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公共设施,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

00:44

        最后,县教育教研中心张静老师进行总结,赞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方式,还说告诉各位老师不要为了考试而教学,同时也指出了当下道德与法治课的常态课下的一些弊端以及现状,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我们要加入自己的东西以及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要一味的只会全盘端来别人的东西,不利于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成长。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一门课,更要成为学生们终身的修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以及转化到学生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为举止。

        德才兼修,以德为本。读书成才本身是一件很艰苦又很漫长的事情,有道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一种献身精神是不可能读好书的,更不可能成大器。因此,从小把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好,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阅读 7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