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是难啃的“硬骨头”,基层战斗力的发挥离不开“轻装前行”的状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市中坪村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纵观基层实践,要从三“实”促改。
以实为引领,促思想观念转变。完善党建全面引领的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事项涵盖方方面面,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围绕基层党建增强基层数字化、信息化治理能力。应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确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纵向组织机制,在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强化党建的引领嵌入。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居民服务相融合,持续探索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治理新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推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局面逐渐形成。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仍然存在,并加重了基层负担,其根源在于部分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错位,上级部门分配任务时“超额认领”,随后将压力给到基层。所以,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要以更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工作作风,发挥“头雁”效应,当好示范、做好表率,推动基层减负走深走实。
以实为导向,给职责权限划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权责界限不够明晰。“层层下压”“条条下压”“压紧压实”固然能够强化执行、确保落地,但如果靠简单施加压力,各层级、各部门没有合理分工,所有重量都集中到基层,只会让基层组织超载运行、基层干部负重运转。
权责有界,各有分工,基层绝不是所有责任链条的终端,也不是各项职责、事项的“接盘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指的是工作,而不是职责。因此,进一步厘清职责关系,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全面梳理基层权力事项清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等,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从制度上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用“实”的举措,引业务信息流动。应充份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借助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业务流程,不重复劳动。要建设“数据+应用”集成管理平台。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摸清“家底”,熟悉掌握辖区内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经信息等基础治理数据。基层政府可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数据共享,也可发挥基层的优势,利用人口普查、网格巡查等机会自建治理基础数据库。同时,建设基层政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跨业务、跨平台的信息开放接口,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政务应用集成管理中心,为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奠定数据和平台基础。
构建“互联网+”基层治理智能应用体系。“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服务”等智能应用体系的构建,需要厘清协同治理权责关系,打破基层治理系统内的数据壁垒,形成制度、主体、行动、技术互相促进的基层治理格局。在整体目标上,就是要围绕满足城乡居民的期盼,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运用智能互联技术推动基层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精准化、智能化、精细化供给,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