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任重道远。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营造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教研氛围,2024年3月18日-22日,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在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老师们遵循新课标理念,以“教—学—评一体化”素养课堂为要求,围绕学生主体设计教学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策略,为师生展示了一堂堂别具风采的公开课。
陈彩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一课,陈老师精心创设推理情境,以学生做推理小侦探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把推理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以及游戏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运用观察、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推理的数学思想,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中陈老师特别注重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整堂课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
王志强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分析的方法。课中王老师把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的过程交给学生,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王老师的课堂干净利落,结构清晰。课堂上他注重启发式教学,小组交流更是活跃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王老师亲切有趣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笑容,让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每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让数学课堂服务于学生。
黄红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难懂。黄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抓住重点、迁移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感知体积并认识体积单位,课堂效果非常好。整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注重让学生口头表达、动手操作,引导其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加深了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黄老师在讲授时,提供了丰富的教具,例如量杯、石块、粉笔盒、尺子等,带给学生直观的教学感受,从学生实际出发,体会1cm³、1dm³、1m³的实际大小,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导入时运用故事、探索时注重实践、认识体积单位时以小组讨论和自主思考进行,确保学生在理解枯燥的概念时,能始终积极参与课堂。
张建友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张老师通过活动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列表法、假设法、抬脚法,使学生能计算简单的鸡兔同笼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借助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学生经历猜测结果、尝试调整的过程,在得不到正确结论的情况下,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
张莉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一课,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张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活动、制作了本节课的辅助教学课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活动,激发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的实验观。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历了 “猜想---实验---发现”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张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本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张老师从孩子身边的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猜测-画图-列算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从而优化数学方法,建立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小组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掌握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同时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加学习兴趣。
孙景茹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孙老师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层层递进,从猜测扑克牌花色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设置不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鸽巢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的就是“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的落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动手思考中学会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学生的“三会”也在每一个环节中得到有效训练。
闫亚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闫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得出体积,再发现只摆长、宽、高就能推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最后体会到只要量一量长、宽、高就能计算出体积。从实际操作到简化操作再到想象操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由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帮助他们较好地建立空间感,在整堂课中闫老师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胡雯川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胡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链接生活与数学,借助两组看图列式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孩子们在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将平均分和包含除的知识迁移过来,发现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就是把“总价”平均分成已知“份数”,求每份数,要用除法计算。而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时,就是要求“总数”里面有几个“每份数”,也要用除法计算。初步建立起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展开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围绕学习内容的对话。只有对话双方互相信任、支持,彼此启发、释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温度”又有“深度”。
南理宛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一课,南老师通过让学生玩扑克牌猜花色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把四支铅笔放在三个笔筒的情境中,发现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只用一次就可以摆出“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的结论。 通过平均分配铅笔最快获得结论的情境,推理出“物品数÷抽屉数=商……余数”,那么至少数就等于商加1”的鸽巢问题模型。能够用精确、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动手操作鸽巢问题的过程和模型,能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杨书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用连减解决问题》一课,杨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画一画,同桌交流来帮助学生理解条件和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积累活动经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教师通过引导,给了学生在头脑中梳理知识、组织语言的空间,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王瑞芳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年 月 日》一课,王老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年历表进行探索交流,了解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追根溯源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经历“预学-梳理-应用”的过程,深刻理解时间单位及其关系。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年、月、日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本次活动的12节数学课例,每节课内容充实,环环相扣,形象生动,真正做到了提质增效,让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学生的探究分享与老师的细致讲解生成了灵动的课堂,智慧教育手段的应用在精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内容的调整和生成,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方法能力的培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全面落实“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场听课的老师们聚精会神,认真记录,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
本次活动,我校业务校长陈彩等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各年级长以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全程参与听评课。此次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不仅为参与的教师提供一个锻炼成长、展示风采的平台,同时也展示了我校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学成果,为全校教师更好转变教学思想,进一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此次高效课堂示范课展示既是学科特色展示,也是引领教师成长的良好途径,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有效的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更是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里会持续进步,不断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继续深耕课堂,更新理念,使教学研究真正赋能课堂,推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