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乡土本色  助力乡村振兴

爱不完.
创建于2024-03-21
阅读 3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不仅要发展产业经济,实现百姓富裕。更应保留乡土本色,让农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保留乡村风貌,增强群众归属感。农村传统建筑,不仅凝聚着乡村的文化底色,还从物质上保障了乡村文化的栖息与传承。保留乡村风貌,对于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发挥化势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及村民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助力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村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力度,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愁载体,保留乡村风貌,藉此增强群众的归属感,激发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延续淳朴民风,增强群众认同感。良好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从古走到今的一个重要因素,民风正才能国风兴。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人口结构及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农村民风已经向不淳朴转变: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人情重、礼数多、彩礼高等都加剧了百姓的家庭负担。为了净化农村风气,使其回归淳朴民风,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也需要我们倡导移风易俗,出台并完善相关村规民约,坚决制止大操大办等铺张浪费行为,增强群众认同感,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守住青山绿水,增强群众幸福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乡村是全国8亿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守住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战略才谓是落到实处。因此,面临生态环境污染向我们发起的挑战,我们都应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积极宣传环保政策,引导村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击以破坏生念环境换取发展的作为,增强群众幸福感,建设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的美丽乡村。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阅读 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