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迷-胡的简篇

小迷-胡
创建于03-21
阅读 3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茫茫学海巧点拨,漫漫教坛勤探索”为了深入了解群文阅读这种全新模式,抚州市刘国兰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大胆尝试。3月20日,工作室成员温奇伟老师和平婷老师为展现了一场丰富的“群文盛宴”。

      吴雅婷老师:群文阅读的变革性,使我想起电影拍摄手法的“打破第四面墙”。教师能够打破传统单一的诗词阅读,从不同里挖掘相同的特点,从它们的共性中感受不同的光彩。而教师的示范能让学生也主动跳出围墙。如在鉴赏“黄河远上白云间”时,他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拿来进行对比。一高一低的两股水流是将写作手法类比化了解,是将王之涣比足诗仙李白的气概相似,是学生学习教师能够突破课堂内容局限,做到培根所说明智之士在于用书。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是开放的,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敢去触碰边界,打破禁锢,让思想之花开在她们心间。

      罗祯祯老师: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突破性阅读教学实践,也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变革。语文教学已经到了不可不改的阶段,从人类创造力发展以及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匮乏在于我们传统教育倾向于封闭他们的思维而非解放他们的思想,而群文阅读能在开阔学生视野、解放学生的思维的同时,也从根本上限制了教师灌输单一思想的冲动。今天听了平婷老师和温奇伟老师的古诗词群文阅读课,两位老师立足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课堂又拓展到课堂之外,让学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感悟中华传统的古诗词的魅力。这两堂课,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课堂是活跃的。通过搭建支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把知识和自身的体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我定砥砺德行,孜孜不倦,奋然前行。

任务一:反复朗读会词意

朗读并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词的内容。

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节奏          

                 2、注意语速、语调、重音

任务二:比较阅读明情感

通过阅读三首词,你体会出词人的什么情感?(从创作背景、艺术手法、关键词句、意象描绘等角度赏析)

任务三:涵泳品味悟形象

研读三首词,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用“我从_________(字、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一个(          )的苏轼”为句式,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任务一:PK出气势这三首诗歌的英雄是怎么出场的,诵读中去体会英雄的气势。

1、齐读全诗。

2、英雄出场气势:引导学生再读开头。

3、通过景色描写分析:诗句描写了“……”。我从“……”词中,看到了“……”景色,感受到了“……”,品味情感再读景色描写的句子。

任务二:PK英雄气概

1、划出诗句中意象,指名学生读全诗。

2、结合诗意,说出意境。

3、再齐读,感受作者情感。

任务三:PK时代理想

1、出示作者介绍以及时代背景对比分析相同命运。

2、指名再读尾句,感受诗人的情怀。

任务四:终极PK

畅所欲言,说说你更欣赏哪一位边塞的词人

       工作室主持人刘国兰老师对这两堂课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围绕某一个议题,阅读和探究不同的古诗词,在对比阅读中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从而加深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文化修养。这是一种具有很大创新性、拓展性的古诗阅读教学模式,它为学生创设了进一步深入探讨问题的空间和情境,使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求知困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解决。它对于重构古诗课堂教学方式、走出枯燥乏味的古诗教学困局具有积极意义。工作室两位年轻的老师进行尝试。

       温老师以“聚焦相同题材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为路径整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其一》、《雁门太守行》这三首诗,寻求共性——边塞诗,发散不同——意象意境、写景技巧、情感体验,最后指向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雁门太守行》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一首,《凉州词其一》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所学,将这三首跨越初小,整合不同作者,聚焦都是边塞诗这一主题,在不同的角度对比阅读中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本堂课共设置四个任务,任务一:寻找开头之景的不同,从而初步探究三位作者的不同的气概;任务二:对比三首诗意象意境不同、写景技巧不同,从而再次探究三位诗人的英雄气概;任务三:对比三位诗人的境遇和三首诗的结尾处,体悟三位诗人同样抒写边塞诗却有着不同的情感。任务四:终极pk,请畅所欲言,说说你更欣赏哪一位边塞的词人?带着这份情感再读全诗。温老师在设计时又将整堂课置于情境中:“pk诗人的英雄气概,寻找心目中的男神”,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都照应情境,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三位诗人的理解不断丰富,在情境中也呈现学生不同的思想碰撞,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男神,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探究。

       平老师以“围绕同一作者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为路径整合苏轼诗三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主题为“风雨人生路,幸好有苏轼”,对苏轼某个人生阶段展开探究。平老师通过设计三个任务来实现,任务一:反复朗读会词意,朗读并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词的内容。任务二:对比阅读明情感,通过阅读三首词,你体会出词人的什么情感?任务三:涵泳品味悟形象,研读三首词,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三个任务从内容到艺术手法到情感体验,不断对比中不断让学生感悟苏轼在“风雨人生路上”,从最初的“狂”到“乐观”到“失落”的情感变化,在结合苏轼的人生轨迹,带给学生启发与思考。

       作为初次尝试群文阅读,两位老师的选择的切入点都非常可取——题材与作者,选择的群文也有代表性,在情境任务中不断推进实现本堂课,体现出两位年轻老师的创新意识。但在课堂实践操作过程中还是看出很多不足,温老师的课不够聚焦,任务一与任务二内容有重叠,在任务推进中犯了很多老师一样的问题贪多,以至于一节课没有完成预设目标。平老师的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没有关注中“风雨”两字,缺乏关键线连贯三个环节,最终着力点也没有突破“风雨”,显得探究停留在浅处,没有能引导学生走向更深处。但是可喜是两节课都在老师搭设的支架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是流动的,是从浅至深的进阶式的思维发展,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次尝试给我们提供经验,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如何选择群文?群文的共性如何能实现?群文的不同要从哪几个方面去突破?群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如何来确定?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探讨。

       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

阅读 3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