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明方向,凝心聚力共成长——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木木夕
创建于03-21
阅读 3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扎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1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在求实楼三楼连廊办公室召开了本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在历史教研组长刘老师的主持下,由陈老师主备纲要上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全体历史教师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凝神聚力。学校叶书记参与教研,并对历史组工作提出了指导建议。

一、主讲人说课

陈老师从课程标准切入,紧扣课本,详细讲述了纲要上三、四两课的教学线索及重难点。

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何意义?二是秦朝为什么短命而亡?问题一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就给了我们答案,即“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所以在讲解第一第二子目的时候可以从国家建构的视角解释秦的制度和统一措施。问题二可以从上一子目延续着讲,即秦王朝的行政制度总的来说是秦人对关东地区的征服和奴役为前提的。可以说,在秦帝国建立最初,就已经出现了不利于统一的深深裂痕。有时间还可以探讨下学思之窗内容,这部分不仅点明暴政是秦速亡的直接原因,更是提到了六国势力起到很大作用,他们强大的号召力表明反秦的思想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同时它的流行也会进一步加剧和加深人们的反秦情绪。

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上一课紧密相连。汉初的统治可以借用地图,围绕“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进行讲解。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西汉初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地方诸侯实力壮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二是匈奴的侵扰,严重威胁西汉的国家安全。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这里可以运用史料从政治、经济方面介绍西汉巩固和发展大一统措施。之后用“政权合法性问题”带出思想上的大一统,即董仲舒带有神学色彩的新儒学体系为汉朝的统治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在思想方面还要着重强调“尊崇儒术”这一说法,将其与旧教材中的“独尊儒术”进行对比。汉朝的强盛之处其中一个表现是打败了匈奴,这里可以稍作拓展。因为这里不仅体现了西汉的强盛,而且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汉朝人对本民族的生存、荣辱等产生了明确的认知。换句话说,战胜匈奴不仅取决于国力,还取决于民族精神。汉朝赋予华夏族新的族名,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使民众产生国家认同,产生民族的自觉意识。这部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理解汉朝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

二、交流研讨环节

刘鹏老师首先指出,在讲解汉武帝的措施之前需要做好背景铺垫,可以先详细讲述汉初的五大问题,之后再针对具体问题讲解对应的解决措施。刘金爱老师聚焦于教学主线,指出在讲完秦制之后可以进一步探究“是秦制还是秦政出现问题?”,这能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加完整。秦老师结合秦汉疆域地图提出汉武帝时期增加了海南岛,补充了教学细节。裴老师提出可以以诗证史,从汉朝诗句看其社会变化。何老师提出历史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从秦朝法律看秦治。侯老师指出教学时需要明晰一些重要历史概念,例如这两课涉及到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最后,郑老师从封建社会制度沿袭的角度解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点明秦汉封建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很大突破,他们都处于制度的探索阶段,再加上制度本身作用于社会是有惯性的,所以即使秦朝覆灭,汉朝依旧沿袭了部分秦制。

最后,叶书记就历史学科组的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导。在教学方面,叶书记强调教学需要紧扣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研方面,叶书记提出:“教学是门艺术,如何教好是一门技术”,年轻教师要向老教师虚心求教。集体备课是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重要途径,认真对待,不走形式,可以有效弥补各老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除了集体备课,评课也是教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叶书记指出要对课堂进行针对性评价,以评代研,以研促效,将“讲、评、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参会老师们都是回味无穷,满载思想而归。大家一致认为,今后要多交流、多研讨,汇聚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探索历史教学的新路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助推我校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阅读 3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