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习习,
万物复苏,
三月春色无限好,又是教研好时节。
2024年3月这个20日上午,我校语文教师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由六年级组胡宋老师执教《匆匆》。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学过程。
朱自清用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胡宋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几次试教后,年级组共同商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课堂设计:
一、走进文本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这一题材,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二、走进文学 关注表达
了解作者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可以直接抒发,也可以将情感融入生活细节,自然流露。
三、走进作家,丰富认知
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出发,拓展相关资料,体会个人经历对他的情感有怎样的影响。
四、走进自己,真情表达
引导学生领会和表达情感变化,为习作做铺垫。
课后,老师们也围绕这节课各抒己见,集体研讨,阐述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设计思路。
三年级组汪甜老师:
《匆匆》一课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高度契合,都指向情感表达,周老师的课堂有两大亮点:
一、课堂伊始,引导学生寻找表现时光匆匆的语句,从语句中体会情感,再通过抓生活细节、对比、拟人等手法,感受作者将无形的时间有形化;
二、品读环节,作者将时光流逝写进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周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写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再安排仿写,学生的真情表达便顺理成章。
一年级组唐美玲老师:
周老师用三个环节突破了教学难点:
首先,自由读、学生反馈并将感受(词汇)写在黑板上,进而体会作者情感;其次,在情感认知的基础上,生自读自悟,从反馈中总结写法,同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反复研读,学会情感表达;最后,将学到的表达方法迁移至“写”。总而言之,整堂课紧扣“情”,使学生懂得了写文章重要的是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负责人杨丽娟老师就教学难点突破这一点发表见解:
一、肯定:周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钻研,课堂流程既层层分明,又层层深入。
二、补充:在第一课时,教师已经完成了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直接抒发(其一)”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复习巩固时,写法教学之余,可以此为线索,以“情”的表达为重点,在教学对比、拟人等手法之余,渗透情感表达。这样,不仅能使课堂衔接更自然,也能更好地为“走近作者”这一环节做铺垫,体会作者作为一个小有成就的文坛新星为何会对时间产生彷徨。
四年级组庄慧老师:
周老师以引领者的身份带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语言,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以读带讲为主,组织学生自由读、师引读、同桌合作读、男女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读得精彩!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抓住常见的细微事物,把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从而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建议在文段中关注精彩动词的使用,对此加以引导。
二年级组祝敏老师: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与学的重要手段。导入环节中,学生的朗读状态不错,说明第一课时教学的扎实。朗读基调定位准确,在层次和细节上提出建议:
一、课堂伊始,学生语速整体偏快,与写给黑板上的反馈“无奈、惆怅、悲伤…”的情感色彩不统一,品读时,以在生活中入情入境为目的,学生虽有感悟,却难以言表。建议在语音语调上加以具体有效的指导,为下一步的写提供帮助
二、结尾拓展作者生平经历时,若链接第一课时开头的一连串问句,也许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层次,更明确感受到作者在时光流逝中,既有迷茫,又有个人的觉醒。
最后,何校肯定了评课老师们指出的课堂亮点,并作出总结:周老师课堂朗读目的的指向性明确,设计仿写环节使学生活学活用,是习作单元的刚需。同时提出三点与大家交流,供大家思考。
一、课堂中的“过渡”
第二课时的导入环节,也要站在学生视角,给学生心理准备,链接第一课时的内容要自然过渡。
二、朗读指导
“细节完整,领会情感也会更完整”
课文有其完整的情感基调,男女合作读时,以保留整体感知的完整性,以整句(场景)划分,可使得场景完整,学生也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节。
三、写作手法的小结与迁移
关于“作者为何要通过写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老师可适当小结:生活细节容易引起共鸣,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加以迁移。
后记
春日共研,催放一树繁花;逐梦教学,沉醉一路芬芳。研讨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和反思创新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深究研读教材,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
编辑:姜萍
照片:雷来余 付岚
审核:六年级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