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课前,课题小组集中备课,重点解析《百年孤独》一文中的人物形象。
集体备课:一、《百年孤独》:1.结合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主旨: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2.单元导语要求,要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3.学习提示提到: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症”这一如真如幻的情节,表现马孔多收到的冲击。而且《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4.单元研习任务二中,环境描写的暗示性和象征性,隐喻了主题。本课紧扣此知识点构建课堂设计,通过分析马孔多的环境变化,进而影响到马孔多镇上人们的生活,通过分析“失眠症”和“失忆症”这些情节体会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有人说:“《百年孤独》是被许多人不断的拿起、不断地翻看、又不断地放下、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书。”那么它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呢?11月24日,课题组成员曾小穆老师带着高二7班的学生,走近《百年孤独》一探究竟。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故事涉及四十多位家族成员,他们的命运看似各不相同,实则不断重复。无论是布恩迪亚家族,还是马孔多创建之初其他家族,都无法摆脱宿命一般的孤独。
在课堂的最开始,曾老师给同学们回顾了《百年孤独》整本书的大致情节,以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为基础,延伸到小说中七代人的命运更迭,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
接着曾老师以三个任务为主线,让学生展开研讨探究:一、文章第一句话“马孔多变了样”,变成什么样了;二、面对失眠症,马孔多的人心态是如何变化的;三、失眠症的可怕之处在哪儿?染上失眠症之后,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们尽量依据原文内容去做研讨分析,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又通过思考与表达,促进学生的概括与表达交流能力。
课堂的最后,曾老师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和文中人物为了抵抗失忆症做出的行为,引出了失眠症、失忆症情节的象征意义,既“勿忘历史”,引发了同学们关于《百年孤独》这本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的深层思考。
课后评价:1.以马孔多的变化切入,引出马孔多镇上人们的“失眠症”好“失忆症”,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物行为的影响,也为人物性格在环境的冲突中得到展示。2.“失眠症”和“失忆症”的象征性和隐喻性是难点,通过具体情节的分析,学生更容易理解,此处再分析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3.作者和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了解小说反应的社会面貌,因此可以在学习文本中适时补充。4.可以补充高考真题《理水》《赵一曼女士》中的题目,考察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