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加强海南中学府城美伦两校区教学教研一体化,实现教师智慧共享,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3月18日上午,高中生物组同课异构活动在美伦校区录播教室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美伦校区高中生物学科组组长全维丽老师主持,由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培训部主任、海南省学科带头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杜修全主任和海南省骨干教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审专家、海南省生物教学改革公关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张琳琳老师进行主评,多位来自省内各学校教师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来自美伦校区的王雯蒨老师和来自府城校区的周珈羽老师。两位老师同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授课老师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对同一授课内容进行了处理,呈现出了风格各异、精彩迭出的课堂,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王雯蒨老师授课
王雯蒨老师通过遗传图解让学生理解孟德尔所做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并且通过回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模拟两对性状之间的组合,来探究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并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王老师的课堂条理清晰、环环相扣,通过丰富有趣味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周珈羽老师授课
周珈羽老师通过人类身上常见的性状(单双眼皮等)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讲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阐述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孟德尔用于验证的测交实验。最后,举例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并再次使用课前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现象与所学知识息息相关。周老师逻辑线索清晰,理性思维能力强,很好地贯彻新课标要求,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课堂的特质。
主持人全维丽老师
观课结束后,来自澄迈中学、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北外附属学校海南分校等兄弟学校的20多名教师参加课程评议研讨活动,评课活动由美伦校区高中生物学科组组长全维丽老师主持。首先,由两位授课教师分别从课堂教学的设计意图、设计依据、自我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做了分享交流。
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培训部主任杜修全主任和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张琳琳老师两位专家对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进行了点评,他们对于两位老师的授课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杜修全主任评课
杜修全主任从“三有”课堂标准:“有意思、有意义、有效果”分别对两位老师进行了点评。杜主任指出,“有意思”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两位老师都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基础上导入本课,周珈羽老师还通过人类身上常见的性状(单双眼皮等)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意义”是一节课的核心所在,王雯蒨老师设置了四个深度学习任务分别对应“假说-演绎法”的四个步骤,逻辑清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递进式发展。“有效果”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位老师均在课堂中设置了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环节。最后,杜主任指出,两位老师的课堂均做到了“有意思、有意义、有效果”。
张琳琳老师评课
张琳琳老师认为王雯蒨老师的课堂知识生成线索完整,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围绕主题,解决核心问题,活动有效,参与度高;教师对学生的规范要求严谨细致,关注学科素养的生成。张老师认为周珈羽老师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化思维;课堂设计基于调查实际,并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逻辑线索很清晰,理性思维能力强。最后张老师对两节课也提出建议,要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关注自由组合定律的生成过程,为后期不同变式题型做好前期积淀,打通学生认知逻辑的盲点。尽量让知识生成,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索乐趣。关注经典实验剖析和产生原因,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的完整思考过程。
最后,海南中学府城校区高中生物学科组组长黄良源老师对于本次同课异构做了总结。
黄良源老师总结
教研需要氛围,教研需要合力,教研更需要一种辐射和带动。在异构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本次美府同课异构活动课为美府两校区的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此类活动的展开,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必将促进海南中学两校区高中生物教研水平的提升。生物组全体教师也会一如既往精心研读教材,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团结进取、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研氛围,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成就自己的专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