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共教研,赋能同成长——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全体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学习”校本教研活动

Echo
创建于03-20
阅读 11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注重强化学科内知识融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3月14日-17日,2024新世纪小学数学第17届“悦”读系列暨教师网络冬令营“研读新课标 读懂新教材”主题悦读活动开展。

        本次活动主打“七个主题”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不仅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而且对“跨学科学习主题”也进行了解读。

在3月14日的“图形认识与测量”主题悦读分享中, 黄利华老师指出,八位教师均在总体上突出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核心素养,培养四位一体的素养,将老版的教材与新教材结合起来,定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设计课堂时,要分析突出三个学段,总体把握,能够从纵向上培养核心素养。在图形认识与测量这一板块中,应首先同意度量衡,其次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认识要点,最后通过图形测量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感受度量的意义,综合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教学应该建立在让学生不断的思考,自己摸索,最终掌握知识点。优秀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采用每个活动都有进阶的关系,层层递进。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提问题,孩子自己感兴趣,有内驱力,就会学的更好。

在3月15日的“数量关系+数与运算”主题悦读分享活动中,我们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理解现实世界,经历在具体情境中,将数量及其关系“数学化”,通过建构量之间的关系结构,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几何直观,推理意识,符号意识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在小学数学的整个阶段中,教师要让学生先初步感悟模型的思想,再到建立应用模型,最后应用模型,循序渐进。

在3月16日的“数与运算”悦读分享活动中,我们体会到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要注重在“具体情境”、“真实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要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估算,渗透学生的估算意识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不是对零散知识的机械重复与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使其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

在3月17日的“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数据分类、收集、整理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主题悦读分享活动中,我们理解了北师大版教材提倡在创设情境中让学生操作、体验、探究,形成认识,最后解决问题。所以在讲“比例尺”这节课时,教师以绘制学校操场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的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短短几天的分享学习,汇集着各位优质教师的心血与结晶,让我们受益匪浅!学海无涯,永无止境,教学就是一场修行。在漫漫的教学路上,向下扎根--不断地沉淀自己,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向上生长一一持续地努力、探索,走出舒适圈,让自己拥有更开阔的眼界。

阅读 11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