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伦日本移民开拓团数量、分布
1、进驻海伦的日本开拓团数量、分布
海伦境内共有九个日本开拓团:1、海伦群马村开拓团,2、绿丘实验开拓团3、绿丘桐生乡开拓团,4、三井子开拓团(义开),5、万顺开拓团(义开),6、叶家广根开拓团(义开),7、北镇开拓团—水师营村开拓团(694部队),8、海伦三井子甲种小训练所,9、海伦对店大训练所。
这些开拓团都在第三阶段国策移民的第一和第二期这两个时间段的移民开拓团,群马开拓团是最早进驻海伦,属于第六次移民。日本侵华时期共进行十四次移民,一至五期是武装移民。境内的北镇694部队开拓团是个特殊开拓团。
按分布的地点来说一下。
在海伦农场境内原有三个日本开拓团:
(1)、“义勇队青少年训练所”(亦称“对店大训练所”),是海伦境内规模较大的一个开拓团,地处海伦县东北部,距县城50公里至70公里,东靠小兴安岭西面边缘余脉,南至扎音河,北濒通肯河,西至六井子(七井子到十六井子),占地24万亩,其中开发垦种5万亩。训练所机关部设在十三井子。
(2)、三井子甲种小型义勇队训练所,训练所机关在后三井子现在海伦农场厂部所在地,
这两个训练所训练全部是16—19岁的青少年,通称之“日本娃娃兵”。配有枪支和各种武器,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一般为半天军训,半天生产,冬闲全力投入军训。所长、教官都是由有实战经验的退役军官担任。(1.基础训练所基础训练所训练在日本,招收农家的二子、三子,训练时间大约为1年。首先要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东北的实际情况。2.甲种实务训练所在中国训练的时间是2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成为彻底合格的开拓民。“ 甲种移民在训练结束的同时,在训练所就地改为开拓地,训练生也就作为集团开拓民在该地定居下来”,还有乙种、丙种和我们这无关不说。为了让这些年轻开拓民能够安心其在移民地的生活,日本当局在本国征召女性,称其为“开拓地的新娘”,来中国东北与男性开拓民结婚,繁殖二代拓民。
(3)、群马村开拓团,团本部在海伦农场前三井子(回民屯)。在海伦的东部这些开拓团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从日本群马县的移民。这个团是在海伦最早进驻海伦的日本开拓团,康德4年6月,1937年4月6日进驻,团长石田伊十郎。也是人数最多、建制最全的一个开拓团,进驻时共有132户 552人。群马村开拓团下设有“赤城乡”、“榛名乡”、“妙义乡”等村庄,乡下面设区,如:赤城乡下面设旭区。生活的村落外围是拉起铁丝网和修砌土墙包围,形成一个堡垒模式,生活在里面的每个家庭都配有枪。
日本群马县是地级县,是“满洲开拓之父”臭名昭著的殖民主义者——东宫铁男的故乡,群马移民基本都在海伦一带。
当时日本群马县约派出8700移民。现在群马县有一些以海伦命名的地方,在日本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古怪地名是由何而来。这些地名都是海伦地域回去的开拓团成员把自己驻地起名叫——海伦村。
群马开拓团属于甲种移民开拓团。(1937年开始。移民被分为“甲种移民”和“乙种移民”。所谓“甲种移民”,也称“集团移民”,指接受政府的每户890日元优厚补助、并由政府直接受理的移民,被安置在宽裕的移住地,建开拓团或开拓村,目的在于使之成为未来移民村的核心,移民的构成单位至少在200—300户,但实际也有不足200户的,集团开拓民要求很严格都得是兵役年龄的人,或者是服过兵役、或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人,一但有事,可使重要物资就地取配,移民直接作为兵力来源。这是海伦农场境内开拓团情况。
现在双录乡境内原有三个日本开拓团:
(4)、绿丘实验开拓团,1943年8月进驻,在今天的双录乡最北面双建村的东部落、南部落、后部落。
绿丘实验团部在双建村在东部落,团长:初期坪山由太郎兼,后曲江定信,辖三个部落九户。东部落三户町长曲江定信(兼)。南部落三户,町长:大官茂夫,后部落三户,町长:河井一男。
(5)、绿丘桐生乡开拓团, 1943年4月进驻,在今天的双录的双进的“窝子张”、“红部屯”(绿丘桐生乡 10。3, 200,72,224,坪山由太郎,于昭和1943年1月14日成立,)。团本部设在双录双进村红部屯,原名东岗屯,团长初期坪山由太郎,后有丹桥和医生阪迨任正、副团长。辖五个自然屯7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