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至,昼夜共长;人间向暖,万物生长。为促进教学生长,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2024年3月20日北海市教育局带领下,高中生物学科中心组走进合浦一中开展调研。高中学科中心组成员欧阳琴、陈明琪老师与合浦一中教研组所有老师一起听评了廖伟琪老师一节以微专题《病毒》为授课内容的高三二轮复习课。
深耕课堂|把脉指导
本课教学设计以单元为视角,以病毒为切口,整合必修1和必修2和选修1中的病毒关联的知识点,基于合浦一中363模式下设计2个任务驱动,少而精,精而准。其中,任务1是探寻病毒的增殖过程,不仅带着学生复习了病毒种类、结构、遗传物质分类,借助模型去构建病毒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任务2则是探究人体感染病毒引起的生理过程的变化和原理,试图分析病毒入侵对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对于稳态的影响。这两个任务都指向了模型图的解读和模型图的分析,提升学生模型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反馈|精准突破
廖老师的课立脚点很好,很精准抓住高三的二轮复习的理念:提学生能力,教学生方法。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模型、解读模型并解决问题。
廖老师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设计任务引导教学,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生生评价评价,有了教学评一体化的雏形。课堂上导学案的学以致用环节,又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
廖老师课堂氛围好,教师幽默,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教师很注重鼓励学生。课堂教学倡导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结合廖老师的课堂,学科中心组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教师在展示学生构建模型或者学以致用环节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时候,要配合多媒体投影,手把手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引导学生找到切入点,深入理解和拓展,比如学以致用第1题A选项,学生不知道Rous病毒的逆转录酶来自宿主细胞还是来自病毒本身,原因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不够深入,其实这个图就在之前任务1里面。但学生没有注意到。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读模型并关联模型来解决问题。
2.针对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长句的问题,教师还是需要投影模型,引导学生找到前因和后果来分析模型图,并在后续二轮教学中结合新高考试题的情境进行选编加以训练学生。
3. 针对生生缺乏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建议指导学生评价的同时也阐述评价的依据,并指导学生以一个点1分的梯度带领学生进阶,形成规范性评价。如此一来,学生在评价他人过程,也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真正落实到位。
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合浦一中教研组一起研讨了如何实现高效的高三课堂。同事们明确了以微专题为切口,重在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细致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来提高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此外,提出基于学生学情、基于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才是让学生学有所获的真实课堂,让学生有效生长的课堂。比如,基于这个班的学生学情,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导学案的资料4的逆转录的DNA病毒的模型图可以删去,否则会混淆学生对于逆转录概念的理解。
在集中分享阶段,合浦一中党委书记黄润勉分享了合浦一中的363课堂模式,以期实现课堂变革。苏兴卫副所长,肯定了363课堂模式的意义,也提出了三点。一是如何让学生小组合作从“假合作”变成“真合作”;二是高效课堂要基于学情,先有“练”,有了反馈,才有“教”;三是倡导教学评一体化,提出评价有效性问题。
结语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明确高效课堂将聚焦“质量”,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基于新高考研讨以及学情分析,改革课堂教学,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愿我们都不负好春光,怀揣教育梦想,把脉教学,深耕课堂,共促北海市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
撰稿:陈明琪
摄影:欧阳琴、谢秋玲
审核: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