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样是世界的主人,具有独立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和学习愿望。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无时无刻不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家长应学会倾听与幼儿交朋友,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独特的学习方式,支持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通过游戏认识周围世界,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家长应积极接纳并支持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
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不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家长应满足幼儿渴望陪伴的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幼儿主动与人交往,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幼儿的发展既遵循一定的规律又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发展的顺序和阶段上大致相同,但是每名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表现又不完全一致。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差异,不与别人的孩子攀比,了解自己孩子成长的独特性,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方式学习发展,支持和赞赏自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并伴随孩子终生。家庭中形成的早期经验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行为、智力及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并用心创造爱与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时刻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大自然为孩子学习和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亲近大自然可以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强健体魄,愉悦心灵,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探究和支持孩子探索大自然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增长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让孩子自主的去做,细心观察孩子的探究过程,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必要时启发他们思考,尝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理解和支持孩子反复观察和尝试的行为,这是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当孩子在专注地观察和尝试时,不要为了急于求成,强迫他们顺应家长的思路,干扰孩子探究的兴趣.
在生活和游戏过程中,家长应该关注孩子是否获得了丰富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探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立的思考和经验积累,能否用已有经验分析解决问题,是否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幼儿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幼儿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知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不遵循幼儿成长的年龄特点,拔苗助长,会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将来会出现厌学问题和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危害很大。此外,幼儿提前掌握了小学的学习内容后,如:拼音、百以内的加减等,容易使其上小学后变得不爱倾听,影响其专注力,降低学习质量。所以说,幼儿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应强加于幼儿,否则会适得其反。
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知识都是从零开始,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上小学的问题,既不应焦虑,也不应与别人的孩子攀比上学前学会了多少东西,一切都将从零开始,更不能单纯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要通过参观、交谈等活动,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憧憬,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松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发展阶段,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按照小学的标准,制定作息时间表,早晨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晚上固定睡眠时间,早一些休息,减少看电视的时间。让孩子慢慢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孩子做得好时,要适当给予鼓励。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