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活动案例
—玩转篮球
襄州区龙王镇白集幼儿园
李晓慧

创建于03-20
阅读 549

                  游戏的背景

      户外活动自由练习拍球的时间到了,李锐小朋友说:“要是有一个篮球架就好了,这样我们就不用天天只拍球了,我们也可以投球了。”李小冉接着说:“对呀!要是有篮球架我们就可以练习投球了,那可爽多了!”我说:“你们也可以想想办法,看看自己能不能做一个篮球架呢”孩子们坐下来开始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用幼儿园里的材料做一个篮球架。于是,他们找来了圆圈代替篮球架上的圈,准备用一个孩子举着圈当篮球架,制作一个篮球架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



               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活动实录

                  投篮球🏀

      只见孩子们分工去找材料,最后确定用平时的跳圈作为投篮的圈,首先他们尝试用班上最高的一个小朋友身体作为支架用手拿着圈,结果发现架子太矮了,他们又尝试着搬来凳子,让这个小朋友再站到凳子上举着圈,试着投了一下球,总感觉还是不太理想,他们最后商量决定去找老师,老师不仅个子高些还有力气举圈圈,于是派班长去请老师参与这次活动,他们让老师举着圈圈这样一个有挑战高度的篮球架就做好了。孩子们排成一排按顺序轮流投球,在投篮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跳跃能力,手臂力量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体验了投篮的快感。

                  坐地传球

    “篮球还能做哪些有趣的游戏呢?”一到户外活动孩子们就炸开了锅,他们商量如何把篮球的游戏玩的更高级,更有趣一些。经过多次商量,他们决定尝试着玩坐地传球的游戏,只见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小朋友手里抱着一个球,选选一位小朋友吹口哨,每吹一声口哨,孩子们就把球传给下一个小朋友,同时把自己前面的一个小朋友的球接住,刚开始游戏时老是有小朋友把球传给下一个小朋友却没有时间接前面小朋友传给自己的球,掉球现象非常严重。这时我说:“大家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从速度上控制一下接球掉球的问题”孩子们听到我的提示变立刻进行了调整,结果真的解决了接不住球的现象,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坐地传球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臂力,还锻炼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双脚传球🏀

      上肢传球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这次他们准备挑战双脚传球,只见他们坐成一排,有第个人用脚把球传给下一个小朋友,在传的过程中不能用手只能用脚,下一个小朋友同样用脚夹住球再传给下一位小朋友,哪位小朋友的球掉了哪位小朋友就输了。

             胯下传球

     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越来越浓.每一次都有每次的挑战,这次他们准备挑战难度更高的传球—胯下传球,这不仅需要很好的配令,还需要手和腿的灵活与配合,他们分成两队整齐的站好,每队有最后一个小朋友拿着球,听到开始游戏的信号把球从胯下(右腿)传过来接住并传给旁边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接过球同样从自己的胯下(右腿)传过接住后传再传给下一位小朋友,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获得胜利 。胯下传球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

            游戏活动反思

       本次游戏是由孩子们自发、自主、创造性的开启的游戏活动,此次游戏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们体验到游戏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幼儿与游戏环境和材料充分互动: 

      在游戏中幼儿与游戏材料充分互动,随着游戏的深入不断变化游戏材料、分工合作和活动内容。在投篮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找个高的小朋友,垫凳子,小朋友换成老师来调整篮球架的高度。在坐地传球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调整速度从而达到接球的过程中不掉球。孩子们使用游戏材料的水平越来越高,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默契,孩子们能够考虑到同伴的感受,也能合理的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可见这种低结构、没有预订玩法的原材料,对孩子而言,有无限的发展的可能。不仅在游戏中无形的锻炼了幼儿的动作发展,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教师的回应与支持:

     作为教师,在发现孩子们能够通过单一的拍篮球而引发了想投篮的设想。由于没有篮球架一的情况下,老师给于以物代物的回应,从而在通过不断的调整,孩子们终于把篮球架做好了。单一的拍球活动转变为自主游戏活动,并随着游戏的发展,及时为幼儿提供圈圈、口哨和凳子,丰富游戏材料,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在游戏中,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被幼儿充当了篮球支架,帮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有效地扮演了游戏的支持者、推动者、观察者和参与者。  






       

阅读 5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