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认知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所提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是学生能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理解、归纳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从而认识到区域发展的条件、发展的问题、发展的方向并提出解决区域内人地关系问题的措施的能力。港口中学地理科组市级课题《区域认知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自开题以来,正按照计划有序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2024年3月14日下午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次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以进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也为全体科组老师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提供参考案例。
第一节课韩瑞老师以七年级下册《气候的影响》为教学实践课,探讨了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的影响。通过季风气候形成的实验、冬夏季风示意图,精心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通过3种季风气候直方图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结合图片和视频,学生讨论、总结季风气候有利和不利影响。最后以南亚印度气候的课本内容为情境,巧妙地实现了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有效地培育了学生们的读图能力。
第二节课陈立军老师以八年级下册《台湾省》为教学实践课,通过台湾的河流分布图、地形地势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图,分析指导、方法归纳帮助学生从空间的视角去学习归纳区域自然要素的分布特征。创设区域情境——台湾岛“海上粮仓”真实材料,结合台湾岛水稻种植区分布图培养学生从空间——区域的角度去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陈老师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编写成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情境”,结合台湾岛工业中心分布图再次从从空间——区域的角度分析区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整节课安排了大量的自主读图时间,并及时给予点拨与指导,鼓励学生讨论和思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课堂实践结束后,科组的其他成员对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课堂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次课题实践活动不仅为课题组成员开展课堂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践和探索的展示,也为科组老师继续提高教研水平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借鉴的机会。
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丰富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夯实和完善。我们相信,课题研究的不断学习与实践将会给老师们的地理教研与教学带来更丰硕的成果。
撰稿:丁文欣
一审:韩 瑞
审核:陈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