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八十多年的风尘,可以开辟许多路,也可以抹去许多路。唯有那条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路,任时光的洪流滔滔飞逝,依然清晰如昨,延伸至今。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公里,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成为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
今天我们来到地处大别山脉的深山小镇、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追溯先烈足迹,重温英雄故事。
▲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1934年11月16日,根据中央指示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名将士聚集在何家冲一颗二十米高、近800年的银杏树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誓师长征。
▲何家冲银杏树
“红色的青年战士志气昂
好比那东方升起的太阳
不怕牺牲
英勇杀敌如猛虎
冲锋陷阵
无坚不摧谁敢挡”
红二十五军的年轻将士们
唱着这首《红军青年战士之歌》
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银杏树下的长征浮雕
出发时,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平均年龄不足18岁,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各级干部只有20岁左右,队伍中很多战士不满18岁,甚至还有一批仅有十二、三岁的童子军。这么一支“娃娃军”却拥有无比坚定的信仰信念,他们一路向西、辗转征战,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
血战独树镇、鏖战庾家河、设伏石塔河、袁家沟大捷,红二十五军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抗击了敌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地方游击师红74师,并于1935年9月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开营仪式
导游讲解:
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背景——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的2900多名战士集合在何家冲这棵古银杏树下,誓师长征。经过西进北上,跨过平汉铁路,血战独树镇,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出伏牛,进陕南,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历经重重困难,孤军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次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在红军四支长征队伍中率先到达陕北,并因此被誉为"北上先锋"。
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主要包括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长征出发集合地遗址和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三部分。
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即何氏祠堂。何氏祠堂始建于明代,现存房屋十余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警卫室、政治部、参谋部等军部机关设在这里,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红二十五军也在此居住。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在军部旧址内部作陈列布展,展厅面积440平方米,共陈列展示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06件。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群塑墙,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何家冲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当年的何大湾有一位勤劳憨厚的农家妇女,红军战士亲切地称她"何大妈"。红军长征出发后,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在自家后院的山洞里,救治和供养了13名红军伤员。
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离银杏树不足百米,古朴雅致,它由四个并排相连相通的四合院组成,是当年何家冲的何氏兄弟特意腾出来给红军当医院的。红二十五军军部医院于1932年年底成立,直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时,救治了大批红军伤病员。
▲红色文化书柜
餐前仪式:
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穿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
快乐午餐
重走长征之路
同学们的精彩瞬间
抚今追昔,没有当年的红军长征,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在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看红色受教育,看绿色长精神,大别山革命老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我们不虚此行!
【通知】
一、学员:年满6-16周岁,男女不限,身体健康,无先天性疾病或遗传病史之少年均可报名。
二、联系信息:家长(监护人)提供24小时联系电话及紧急呼叫备用电话、地址等信息。
三、用餐:
四、教员配备:25-30名学员组成一个班,每个班配备1名军事教官、1名后勤老师(分班按照学员年龄阶段分配)。
五、营地保障:全封闭式管理,24小时巡逻值班,确保学员的安全、不受干扰。
六、学员需自带:水杯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及其它食物。
七、不建议携带的物品:手机、平板电脑、贵重物品等一切电子产品(如发现需交到生活教官处保管、离营时归还)。
八、活动期间采用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活动期间不安排家长探视,有特殊原因,请提前与我方联系。
九、活动开始不在办理退营手续,公司将不给予退还余下费用。(特殊情况除外,请家长慎重决定)。
安全保障
全程有随队辅助老师和跟队老师拍照
每人配备户外保险
运输公司正规旅游大巴
报名方式
教官:
报名费用 :198/人
包含( 交通费、午餐、保险、后勤医疗保障、服装费、教练费)
集合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