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镇:走好“三字经” 助力乡村振兴

欣欣何时暴富
创建于03-20
阅读 3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河田镇伯湖村积极融入“红旗跃过汀江·两山实践走廊”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基地,形成以傅连暲将军红色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疗养康养为一体的美丽家园,积极走好“赓续红+生态绿+人才兴”模式的“三字经之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走好“赓续红”之路,夯实乡村振兴的“根”。一是修缮故居,完善基础设施。傅连暲将军故居先后投入约400万元修缮将军故居、打造将军广场以及故居周边景观提升,同时完成将军广场修建、将军故居修缮、纪念馆展陈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故居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打造展馆,开展惠民活动。伯湖村充分利用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对原伯公岭乡苏维埃旧址进行修缮打造红医精神展示馆,将中庭大厅打造成红色华佗-傅连暲将军红医精神布展、中医药文化布展等。同时引进永定明德中医村的中医义诊调理团队每月到村开展十日的义诊活动,每月能惠及本村村民及周边行政村村民约600余人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挖掘特色,推动产业富民。利用集体山场建成林下中草药种植区,挑选本地客家中草药品种、符合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兼顾观赏价值的中草药品种进行特色种植,做强“产业”文章。现如今已种植五指毛桃100亩、黄精50亩,2023年中草药初步采摘纯利润5万元,同时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的参与,有效带动村民致富、村财增收。

二、走好“生态绿”之路,打通乡村振兴的“脉”。一是建立管护机制。因地制宜建立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推行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处理、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模式,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政府适当补助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提升人居环境。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村庄清洁志愿行动,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完成罗地河沿岸生态护岸、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及“两治一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共拆除空心房109处、16610㎡,整治裸房58栋。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以提升群众意识为抓手,党员干部、优秀妇女代表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宣传引导群众树立环境卫生意识。

三、走好“人才兴”之路,筑牢乡村振兴的“魂”。一是做实“组织”阵地。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把学历更高、更加年轻的党员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支部整体战斗力得到有效加强。同时,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积极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就业、引领创业。二是做精“人才”文章。实施厦门大学“树人计划”,对接厦门大学、龙岩学院等高校设立了“树人计划”项目,并组建了“树人计划”支教团队,每周定期在伯湖小学举行支教活动,累计发起厦门大学、龙岩学院等6所高校700余人次师生,先后开展6次夏令营和冬令营、100多场次周末主题活动、20多场次外出活动,为乡村振兴事业积攒了人才“后劲”。打造厦门大学支教之家。三是做细“创业”政策。有机整合资源、资产,实行定向招商、以商引商,吸引在外乡贤、大学生等返乡创业,招引外地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紧密对接农业农村局、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农民的农业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加快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发挥新农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优势,改造提升新农人讲习所,常态化开办果蔬种植等农技培训班,孵化了一批农业“田秀才”。

阅读 3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