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天,阳光明媚。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西井中心小学举行了为期两周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数学组教师们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
李玉娟老师的《分类与整理》,教学整体效果较好,教态亲切自然,学习氛围活跃。教学环节合理、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本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胡佳奇老师的《找规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对比性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规律。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找规律时,突出“循环单位”或“循环组”,进而把握规律。
关静雅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起点,从学生熟悉的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分了以后还会有多出来的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申鲜丽老师的《轴对称》,符合儿童特点,动手较多,使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在教学中充分教育学生如何找图形的中心,从而从图形中自如的画出对称轴,而且画的恰到好处。
常丽老师的《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表、分析统计表的过程,也使学生体会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及统计的应用价值。
王佳霖老师的《加法交换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让学生在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李孝玲老师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结合课本、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本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贺宇佳老师的《圆柱的表面积》,在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了教材,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实际应用的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有所不同,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贺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讲练结合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还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杨芬芬老师的《圆锥的认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无论是问题的导入、圆锥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们在这个春天一起播种下研习合作的种子,让每一堂课成为我们思考和实践的阵地,希望数学组的每一位老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