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阅读分享

誉腾
创建于01-03
阅读 5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慢慢走,欣赏啊

在今天这个下雪在家的晚上,我在看朱光潜老先生的著作《谈美》。在第一章文章末尾处写道:“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读到此处,我顿时想到最近看的电视剧《焦裕禄》,焦书记时常说起母亲教育他的那句话:“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你要是个好人,那颗星就是亮的!”


以下是我与未满六岁的儿子的对话:

我说:“孩子呀,你也让自己的那颗星亮起来呀?!”“嗯嗯!”“唉!时光如梭,再过10年,我就开始变老了,你还未长大,到我六十岁的时候,你可能才刚参加工作,而那时,我就显得苍老了,到那时,你还会记得我年青时的样子吗?”

“记得!”随后,孩子就趴在地上开始画画了,还说:“妈妈,我在精心为你而创作,一定会令你刮目相看的!”“好的,我静待你的佳作!”“妈妈,你的名字怎么写?”我一笔一画的教给他,他一笔一画地画在纸上。


“妈妈,你先闭上眼睛,好了,看看吧!

我来给你讲一下:这个小男孩是我,我穿着眼镜王蛇盖帽服,蓝色的裤子和蓝色的鞋子。这个高个子的是你,你穿着带有很多爱心的粉色上衣,脚穿高跟鞋,我们两个手拉手。我们头上有四颗闪闪发亮的星星,还有大大的爱心!送给你,这样我可以永远记着你,永远不会忘记你,因为你是我亲爱的妈妈!”“你的创作让我很感动,咱们给这幅画起个题目吧!我觉的应该叫:留住妈妈的青春!”

“这是我和妈妈的纪念日!”


此时,我觉得孩子的画是美的,不是从美学的角度,而是一个母亲的身份。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从美学朋友的眼中,它可能太太拙劣,孩子的画本身不是美的,不能给他人带来美感,但它带给我的感受却是美的,是因为它承载了孩子对妈妈满满的爱!我的美感不仅来自于孩子稚嫩的画,更多的来自于孩子的真挚的爱,来自于我们嘴角上扬的表情!我们不是专业的画家,但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画家。朱光潜先生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感谢孩子,从心所欲,即刻给妈妈画出真善美的作品......活动愈自由生命愈有意义!愿大家都参与到美的活动中来,让自己的人生美起来!“慢慢走,欣赏啊!”


我不会写东西,所以感觉以上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有些断章取义,但看《谈美》一书知道,一直没有养成写东西的“筋肉习惯”,想着养成某种筋肉习惯,可以从心所欲,意到笔随,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李梓绮妈妈

读完《谈美》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就像一幅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艺术家,需要实用、科学和美感的活动来保持生活的平衡。我们不能总是模仿别人,而要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文中说,善于生活的人会全心全意地投入生活,不让任何琐事影响生命的和谐。这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学生的生活,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总是盲目追求别人的风格。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梦想,这样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文中还提到了艺术家的严肃态度和豁达精神,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习的态度。我们也要对待学习认真负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下,不要过于执着于某一件事情,要有豁达的心态。


总的来说,《谈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艺术和人生的关系,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会把这些道理应用到我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有特色、有梦想、有责任心的人。

                                              张若溪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阅读谈美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最让我有感觉的地方和思考的地方是最初的诗人都是无意于规律而自合于规律,后人研究他们的作品,才把潜在的规律寻绎出来,这种规律起初都只是一种总结账,一种统计,例如诗大半用韵,某字大半与某字协韵,章句长短大半有规律,平声和仄声的交错次笫大半如此如此之类,这本来是一种自然律,后来做诗的看见前人做法如此,也就如法炮制,从前诗人多用五言或七言,他们于是也用五言或七言,从前诗人五言起句用仄仄平平仄,次句往往用平平仄仄平,于是他们调声也用同样的次第,这样一来,自然律就变成规律了,诗的声韵如此,其他艺术的格律也是如此,都是把前规看成定例,艺术上的通行的做法是否可以定成格律以便后人如法泡制呢?从中感觉人要懂的去复制,也要得懂的去发现,一件事情有自然律也有规范律。

                                      肖子嘉爸爸

《谈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距离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美好理想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有距离但没有隔阂,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


超乎实用世界的美感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的创造,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的。


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衣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种田人曾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园长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遭遇境遇。本来是很心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建议,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的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堪称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船,宇宙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之间,他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里去玩味它的美妙。   

                               八·一吴旭迪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把它分析开来看,我们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互相冲突的。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却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和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善有所赖而美无所赖,善的价值是"外在的",美的价值是"内在的"。人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问。

                             八年级一班 刘华雯

                         谈美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确切答案。拜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著作《谈美》。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一书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美一一是一种人生态度。   


 朱先生在书中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美感态度求的是美,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在前言中,朱先生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 。我认为美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前言中朱先生写道: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比如科学实验也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就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书中作者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进行阐述。这一段中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和视觉上都会有不同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呈现出三种效果。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是怎样发现美的呢?美无处不在,美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美是地震中,武警官兵整日整夜的搜救;美是老师如明灯,无论风雨多大,他们总是坚守在知识的灯塔中 ,为学生指明方向;美是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这就是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好瞬间,如同夜空中那最闪亮的星星,照亮人们前行的步伐。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刘欣妈妈                                          

                                      2023.12.26

                          谈美


美是什么?经常用这个字,却没有深究过。猛然一想,美就是看上去很舒服很自然,赏心悦目,带给人愉悦感,这些都是我对美的直觉了。读了朱光潜《谈美》让我对美有了一些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朱自清先生在序中所述: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是最令我惊奇的了!直到读完,我才悟出其中一二。令我意外的是,朱光潜先生开场谈到的竟然是:"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美,我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假若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一次对美的体验的深刻旅程!对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让我明白何为美感的。他说: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古松并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旁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形象部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这算是美感的概念了!我抬头望向窗外,晴空万里,一直能望到远处的桥桥上奔流的车,还有河对岸的高楼,生活从没有因为谁停止过它的节奏;而眼前郁郁葱葱醉人的绿扑面而来,我手捧着书,轻酌一杯清茶,偶有清风徐来,享受片刻的岁月静好!这或许就是生活之美吧!当我们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美是欣赏,美是生活的趣味!朱光潜《谈美》让我认识到生活之美!人生之美。

                                     逯玉晓妈妈

在接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前,我曾一直认为“美”就像其字所描绘的那样,像一个戴着头饰的美人,让人一眼就能认出。爱美之心,不仅人皆有之,而且自古有之。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美人,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再到“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的美食,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放弃过对“美”的追求。


然而,《谈美》一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美”?书中指出,美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不断训练,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这让我意识到,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是可以不断地成长的。


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位温柔的女子——著名主持人董卿。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姣好的容颜,更源于她渊博的学识和涵养。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她那摄人心魄的谈吐令我一次又一次臣服于大语文的魅力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美”是一种主观意识。

                                             张雅妈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所谓“灵感”就是杜甫所说的“神”,“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据杜甫的经验看,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


灵感有三个特征: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据灵感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


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


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来时下手。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

                                     张雅妈妈

阅读 5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