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先行 守护健康——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高陵区幼儿园
创建于03-20
阅读 10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暖花开时节,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和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乍暖还寒,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在此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幼儿疾病的预防和日常的保健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潜伏期为1~3天,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

二、新型冠状病毒

        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三、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临床表现

①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伴畏寒、咽痛、头痛、肌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

②数小时后腮腺肿痛,逐渐明显,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

四、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

①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②手、足、臀部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③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应及时洗手。勤晾晒被褥、勤换衣、不共用毛巾等,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或肘部捂住口鼻。

2、改善室内环境。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新鲜流通,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3、增强自我防护。尽量减少前往通风条件差、人员密集场所,如要前往做好个人防护。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5、接种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疫苗是阻止各种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6、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7、消毒隔离。若儿童发生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不要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遵从幼儿园管理制度;也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

预防春季传染病我园在行动

      1.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登记、全日观察制度疫、通风消毒等,细化幼儿生活的管理,注重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幼儿防病意识。

2、对幼儿园每日进行彻底清洁,尤其是校园内教室、操场、食堂等聚集场所和洗手间、卫生间、垃圾暂存点的清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3、每日幼儿离园后,我园消杀人员对幼儿园户外、室内等区域进行大规模消毒工作。

4、为了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保障幼儿健康发育,在饮食方面 ,根据3-6岁幼儿每日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制订带量营养食谱,保障每日营养摄入均衡。

5、每天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利用日光、空气、水和器械,有计划的组织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虽然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吧!

撰文:王丹

审核:刘万利

终审:桑鲁萍

阅读 10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