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迎来爱读共读的第一场读书会——《德伯家的苔丝》.
作品背景:
19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飞速发展,侵蚀了英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秩序,打乱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农民不得不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转向受雇于人、被人剥削的农业工人.托马斯·哈代作为这一时期各种变化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对乡村生活方式和田园风光的怀旧与依恋,厌恶工业发展对农业带来的压迫与控制,《德伯家的苔丝》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作品.
作者: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受叔本华等哲学家的影响,作品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善于以哲人的视角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深入探寻事物表面之下隐藏着的深刻现实,探讨人与环境磨合与冲突的关系,在他的作品人物中,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二十世纪现代人的雏形,思想内容上渗透着现代意识.在悲剧的探索中,他发现了更高层次的悲剧主题:“有价值的事物受到不可逃避的环境的扼杀”,看似是悲观的宿命论,实则是他对自己思想的忠实与捍卫.作品直至今日超过一个世纪,在阅读中,读者感受到内心波澜的同时,却能看到种种现实之感,也看到了作者超越时代的魅力.
关键词:女性、自由、平等、独立、爱
阅读感受:平静
阅读中会看到很多人物的痕迹,如:(尼采、叔本华、胡塞尔、加谬、萨特)尤其是黑塞,故事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黑塞那样冗长的内心独白,从一个荒诞的开始,到悲剧的结束,带着深刻的宿命论的悲剧色彩,却处处表达着尼采般的悲剧精神,以及对生活、生命、自由的哲思.作者通过人物表达与当时时代环境下强烈的冲突与挣扎的求存、痛斥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束缚、揭露批判社会法制的不公正、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男权社会等等的扭曲丑恶的面貌,以及对女性的深度理解与同情.
读书会中,书友们提到女主角苔丝:不够勇敢、不够觉醒、不能独立生活、没有独立人格、寻找自我不彻底、自我抗争不够、胆小懦弱......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是那个时代下的苔丝,我是否能做的更多?是否能做的比她更好?是否能超越那个时代的局限和束缚,成为全新的女性?还是成为那个时代下依附于男人的女性呢?.....
在那个时代下的宗教、教条、文化、教育等,对女性有着传承式的要求与束缚,尤其是出生在糟糕的家庭,受到代表资本主义伪善道德法律的亚雷的玷污,和代表封建宗法制传统贞洁观念的克莱尔抛弃,如果说亚雷玷污了苔丝的身体,那布莱尔杀死了苔丝的精神,小小的苔丝在受到不同层面的男权对女性带来的双重伤害......
但她并没有选择接受,相反,在面对富有亚雷的多次诱惑,不为所动,有美貌但从不利用美貌;即使被强奸后有孕,也坚定的选择离开,贫穷但不失节气,用自己的劳作养活自己;当孩子夭折被拒绝埋葬在神圣的教堂和洗礼时,她毅然给孩子进行洗礼并埋葬,这不仅是天性的母爱也是勇敢的反抗;面对真爱,她信仰爱情但不乞怜爱情;无论多么困苦,她依旧生活在土地上,劳作在田间里,虽然贫穷,但却是独立的活着;为了流离失所的家人,她选择回到了亚雷身边用自己换取了家人温饱的生活;当她再次看到克莱尔站在她眼前的时候,她选择用杀死亚雷的方式救赎了自己,因为她无法背负如此耻辱与罪恶感的枷锁苟且余生.......我看到了一个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勤劳、真挚、勇敢、具反抗精神发光的女性.
书友们不解,为什么苔丝那么在意个人贞洁?为什么一定要向爱人坦白被亚德强暴且孩子的过往?......这又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个大家提出的问题,在那样的家庭里,天真的母亲、荒诞的父亲、如此世俗的社会,怎会出现如此美好的苔丝?
这不得不提到作者托马斯·哈代,1895年《无名的裘德》出版,因为《德伯家的苔丝》发表后被指责有违道德,之后《无名的裘德》招致更强烈的攻击,小说内容触犯了礼俗,为世不容,社会激烈的攻击使哈代发誓再不写小说,自此全力作诗.哈代在他的作品里,不断的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一个男女极不平等的男权世界里,哈代站出来,向虚伪的资产男权统治者们发难,为女性发声!就像苔丝,她一生唯一的污点就是被骗失身,虽然不是她的错,但无法被世俗所接受,但她仍然选择向所爱之人坦白,这份坚定、勇气、纯粹......我想在苔丝这个人物的塑造里,伴随着作者的影子,这也回应了本书的附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内心的坦诚才是真正的纯洁.
对于克莱尔,书友说他是个渣男,我不禁想,他对苔丝的爱似乎可以体现不同于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但他生活在那个时代,无法全然脱离社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下,每个人都会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克莱尔对于无法忍受女性不贞洁的观念,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悲剧,站在这样的角度,似乎对他有多一份的理解与同情.就像苔丝,虽然有一定的女性自我价值意识,但在失身后最痛恨的是自己,过分夸大贞操带来的罪恶感,始终无法摆脱这样的耻辱感,世俗的贞洁观念成为了她身上沉重的枷锁,终日活在自我的精神惩罚里,这也是那个时代给予女性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在观看此部电影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去年爱读读书会的观影会《浓情巧克力》,同样以阴灰背景为主色,同样是女性题材,同样女性不能与众不同,同样精神的自由就是那个时代不可饶恕的罪过,同样能感受到如薇安这个角色中,️强大的生命力,极致的善良,和内心的无助与挣扎.在电影的结尾,苔丝在祭坛被警察带走,被处以绞刑,看似是唯心主义宿命论——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和反抗,总逃不脱神的意志的主宰.但在最后,镜头拉回到祭坛石柱的中间,一轮清晨的朝阳冉冉升起,此刻我感受到的不是悲伤,而是激动!虽生命在不断挣扎、对峙,最终不得不悲怆的湮灭,可在苔丝坚决坦然的面对死亡的眼神中,深刻感受到宿命论悲剧下尼采般的悲剧精神,无论在哪里,无论任何时候,无论怎样的状态,苔丝始终带着她的独立与自尊,追寻内心自由与幸福般的纯粹,丢弃了庸俗的皮囊,在绞死中选择了自由的灵魂.
悲剧之下即是希望,希望之中看见绝望,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那些人奔赴这样的绝望,在死亡里,在绝望中,那是自由重生的希望之光.
愿我们都能为自己塑造纯粹的心灵、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完整的人格,让璀璨住进你的眼眸,去炙热的勇往,成为自己的朝阳!
日出可以承托最深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