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暄桃李 共赴教育梦——记我校语文教师参加2024年春季“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肖路杨
创建于2024-03-19
阅读 8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须当醉卧桃花雨,堪负人间三月天”。三月,有繁花次第开,也有新燕梁间舞;三月,有和风满上林,更有教育追梦人。2024年3月16日—17日,我校教研办组织30余位语文教师参加了南昌市教育梦2024年春季全国名师观摩活动。

观摩名师课堂

  蒋军晶老师执教《手指》。课堂上,蒋老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首尾呼应的文章结构;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理清各段写法上的特点及关注作者是如何写的;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语言的风趣,重点体会运用拟人使语言风趣。最后出示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其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立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每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引导语都如春风化雨,真正实现了“无痕教学”。

  陈琴老师执教《诗经·小雅·采薇》。陈老师以歌诗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会吟诵,陈老师先讲了不同声调的读法以及平仄的区分,以及入声字的读法,并以歌谣的形式对吟诵要点进行了总结。从基础的吟诵之法,到《诗经·小雅·采薇》的深度理解,听陈琴老师娓娓道来,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古代戍边战士们的艰辛和思归的情怀,更感受到了她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何敏老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执教《神州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深厚文化底蕴。课程一开始便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传统文化;随后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让学生们深入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能够从中领悟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团结,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宋飞老师执教《杨氏之子》。此课不同于一般的古文教学,宋老师从四个层面带领学生学习:一辨文体,识别韵散,二断句读,音为义设,三晓结构两两相对,四知字义,逐字必究。让学生边读边悟,领悟古文之魅力,感受杨氏之子聪明、机智。最后,宋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世说新语》其他古文,感受《世说新语》片言数语、自相映发、名士风流、传神写照。

  刘恋老师执教《猫》。刘老师以三只古代名人的猫导入激发兴趣,再由老舍先生在灭鼠运动后发出的疑问“老鼠已经差不多都被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引发探究,让同学们更有兴致地研读文本,寻找爱猫的缘由,探寻老舍笔下的猫的特点。结束时的小设计呼吁关注流浪猫更是让人倍感温暖。

  王崧舟老师执教《月是故乡明》。整节课各个环节都充满了琅琅书声,王老师从读中学、从读中悟,再加上巧妙的教学设计,将本课与之前学过的两篇课文进行多文本整合阅读与鉴赏,让学生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明月这一文学意象所承载的多重思乡意蕴:明月映照最熟悉的乡土、明月见证最温暖的乡情、明月渲染最快乐的乡趣、明月寄托最绵长的乡愁。

  潘文彬老师执教《绿》。潘老师从贺知章、王安石、杨万里等诗人古诗中的绿引入现代诗《绿》,将读诗、解诗和诵诗三个学习任务活动与园地关于诗歌的名言警句和《绿》的创作背景相结合、进行层层推进,让孩子读出诗歌的诗情画意,感受诗歌中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王林波老师执教《蜜蜂》。王老师以古诗《蜂》引入新课《蜜蜂》,用做科学实验的视角来解读这篇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实验的目的、过程、结论,整堂课都让孩子们沉浸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在王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够掌握梳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出蜜蜂实验的过程,并让孩子们进行实验汇报的活动,拉近了孩子们同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距离。

  徐俊老师执教的《短诗三首》,让我们找到了语文课的灵魂——读。徐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读诗语速、语调变化;充分想象画面,感悟诗歌传递的情感;掌握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魅力。在一堂课中,老师们要思考是否让学生读通,读顺,读进去了。这就是徐俊老师给到我的启示。多读,读字音,读句子,读节奏,读情感。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吧!

  春风有信,催放一树繁华。此次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当然,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相信老师们日后会向学而教,共赴成长!

阅读 8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