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班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幼小衔接开始的太晚了。其实幼小衔接的阶段并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的也涉及到了孩子自身的基础等因素。
孩子上了大班下学期之后,有的家长就想多让孩子学点文化学点数学知识,担心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学习跟不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幼小衔接的小知识。
什么是幼小衔接
是学前和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特殊环节,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什么时候开始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只是大班幼儿的事?事实并非如此,幼小街接是一项长期性而非一时性的活动,贯穿整个学前教育阶段从小班开始就应该实行幼小街接,不仅知识的街接还是能力、经验和习惯的街接。认识到这一本质才能更好地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
各年龄段衔接什么?
3岁,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岁,社会性发展,合群,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5岁,有规则意识和良好的秩序感,做事有条理。
6岁,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好学好问。
幼小衔接常见误区
误区一: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有些家长觉得大班结束后给孩子报两个月幼小衔接班就可以了,其实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最好中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年的长期过程。这期间家长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的启蒙,更要关注孩子的运动健康和性格习惯的培养。
幼小衔接常见误区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得多学文化知识,幼小衔接,不单单是让孩子去认字学拼音学数学,而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而是需要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主动性、独立性等多个方面去入手准备。
怎么做幼小衔接?
除了关键知识储备外,家长需要从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首先要培养孩子积极入学的心态;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等好习惯;还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专注能力、倾听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让孩子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
适应与否表现不同
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孩子在初上小学时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上课坐不住、做事情磨蹭、跟不上老师、记不住任务、不愿意上学。适应得好的孩子则表现为:学习能跟上、活动能合群、生活能自理、过渡很顺利、信心更强大。
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说了这么多,到底是否要选择提前学习?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人的发展,看的是长远,而不是短暂的拔尖。孩子长大走向社会后,就不仅仅看成绩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自我学习和实践,好的习惯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采编:柳富英
责编:单体萌
终审: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