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共探备课新篇章——记河东区道德与法治大单元集体研讨展示活动

驼晚
创建于03-19
阅读 4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建设,促进学科教研的高效开展,进一步落实素养导向的大单元备课教学研究,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实施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3月19日上午河东区举行了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大单元集体研讨活动。

       杨婷婷老师执教《同学相伴》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初步形成群体意识,能够帮助同伴,不冷落、不排斥、不忽视同伴,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设计了两个活动,同学相伴的快乐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在共同游戏中、在回忆过往的故事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不让一个人落下目的是在游戏中培养群体意识,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意义,反思校园中忽视、冷落、排斥同学的现象,体会被群体排斥后难受的心情。

      这几个环节的设定是有着深层的用意,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那么再进行反思的时候就会更深刻。

     尹永红老师执教的《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对应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写一写,浪费行为我发现,出示饭店、学校食堂及家里用餐图片,引导学生回想在各个场所的用餐经历,将学生从课堂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并询问学生图片中的人们分别在哪?做什么?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审视令人痛心的浪费行为,引发他们的思考。

      活动二:算一算,通过计算每日学校的粮食浪费量,并且用真实的大米让同学们来感受重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积少成多,点滴背后的巨大浪费。进一步通过活动,了解食物浪费的现状。

      活动三:想一想,浪费的仅仅是米饭吗?播放视频“大米的生产过程”,通过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食物浪费的认识。并谈谈他们的感受。

      活动四: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让学生感受农民的辛苦,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自己劳作的父亲,语言震撼学生的心灵。

      通过四个活动的设计,达到了教学目标,诠释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孩子们也树立起了节约的意识。

     接着尹永红老师进行了这个单元的教材解读,同学相伴的快乐和明白同学相伴的重要性,乐于在集体生活中与同学合作与分享,感受到快乐。从开始的游戏导入到快乐分享,再到探索快乐秘笈,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在分享中感受快乐,活动设计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芸洁老师对第三单元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 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农业的了解甚少,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他们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白白的大米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这一层面,对大米的来源的过程了解不深入。通过活动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从源头了解农作物的来之不易,方能激起他们“饮水思源”之情,从而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两位老师依次从单元素养落实点的分析、单元主题确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方面对教材进行了认真解读。做到了精准分析课程标准,科学续写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活动。

        此次教材培训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生动的案例讲解,犹如一盏明灯,为老师们指引新学期课堂教学的方向。新学期里,我校全体道法教师将以课标与教材强化学科实践,让学习方式真正为核心素养悄悄发生。

阅读 4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