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分享第4期‖化法为雨,于课堂处润泽春苗

🌨️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共读书目:《活在课堂里》(李政涛)

本期导读:工作室特聘导师杨玉莲

本期分享:工作室种子教师于雪茹

举办团队:金昌市高永春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导读寄语

           阅读就像种下一朵花,

              一年读的是表面,

              两年读的是积累,

         五年读的是厚积薄发,

          一生读的是内心富足!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

        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问题引领

1.课堂设计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如何设计”?

2.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育人价值的设计?

3.如何建立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

4.课堂教学中,如何带给学生具有安全感的爱?

5.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学生设计”?

化法为雨,于课堂处润泽春苗——读《活在课堂里》有感

开篇初悟

       自我踏上教育之路的第一天,在宣誓着教育誓言时,作为老师身份的我们都希望通向这样的目标:上好每一堂课,成为一名好教师,过好自己的课堂生活。这种目标仿佛是一个每位老师最终教育海洋中的灯塔,不会轻易抵达,便需要你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阅读深思

(一)第二辑总悟

       翻开李政涛教授所写的《活在课堂里》时,我心中所浮现的便是第斯多惠的那一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学生找在混沌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走向教学一线,便会发现原来,教师于课堂中展现的生命力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中得以延续,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创举,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如果说,这本书的第一辑是对教育、课堂、执教者身份的唤醒,那么第二辑就是将方法给予老师,为学生描摹出课堂的蓝天。

       我带着青年教师的身份走向这一部分的深入阅读,收获颇深。如何描摹好课堂的蓝天?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初入教学领域的自己,过分将注意力投掷于教案环节的设计上来,经过阅读与李教授的思想碰撞后,才觉自己愚钝。在李教授开篇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设计属于学生的课堂,就是设计学生的人生,设计属于教师的课堂,就同时也是设计教师的人生”,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对学生而言,课堂质量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也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职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反观自己,在课堂中追求的还停留在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正如李教授所述,我所完成的不过是完成“教案”的教授,而教学设计并未止步于此,在书中,我找到了课堂设计的哲思与巧妙。

(二)课堂设计的育人价值

       了解一滴海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也是课堂设计的第一依据。就如新课标中所说,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指向的是核心素养,我们的课堂,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成长轨迹。设计前先问执教者自身,这堂课带给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什么?这时我们就会明白要先读懂自己的学生,优先考虑学情,其次搭建起课堂和学生成长之间的桥梁,才能促进他们各种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

       课堂设计其实早已渗透于课堂环境的每个角落。执教者应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环境的设计中来,带领学生一起创设注重生活性、学习性、互动性和成长性的课堂环境。这里不仅仅是学生日常的生活环境,也是师生、生生互动中形成的学习环境,是通过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而获得生命成长的环境。

(四)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框架下,教师往往通过回答“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以“教”为轴心来设计教学。但是,自新课标颁布以后,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更是希望通过教学活动促升学生核心素养、让他们在课堂中获得成长。因此,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教师的设计理念就应向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转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是对“以学习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践行。例如在书中,李教授另辟蹊径,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为我们重塑了一个教育认知,那就是面向学生时,我们不能再以教师的身份去想教什么,而是考虑学生知道什么,先问自己“什么不用教”,敢于放手,只有当学生自主阅读读不明白,自己思考想不清楚,自己动手却不会做的时候,才需要我们站出来,此时此刻,非你教不可、非你讲不可,这就是我们作为教师存在的价值——非你莫属。

(五)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爱还应当表现在教师的目光要时常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若将教师比作皎皎月光,那么孩子们就是每一颗繁星,有了月光的聚焦,每一颗星星才能闪耀。正所谓魅力课堂注重个性发展,这便离不开自古以来提倡的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因材施教只是爱的教育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而真正能做到去爱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了解孩子开始。偏见会让你带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孩子,作为老师,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教育态度,通过生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多渠道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心路历程,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做好引路人和关爱者的身份,再让孩子重新认识执教者,那么孩子就会去爱课堂,最终爱上这一学科。

(六)做有风格的语文教师

       李教授在书中首先批驳了一种现象:身在一线的老师们索要"方法"。认为老师们最想知道的是"打哪里"和"怎么打"。但其实,教师面对教学更应该做一个思考者。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要运用方法,而不是囿于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找到最适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真正的好方法是长出来的,是从自己生命中长出来的。简单刻意地模仿他人的方法是来自他人的生命,变不成"生命的方法"。

       如何设计属于自己的风格课堂?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诗意盎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像王老师一样,过犹不及时就会显得东施效颦。所以,青年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照本宣科,做“拿来主义”。创自己的课堂,就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将不同风格融通于自己的课堂,青年教师或许没有过多经验,那就可以借鉴优质课中的教育智慧,学习领悟,用自己的风格化宝为法,为己所用。

结语

       课堂的育人价值便是“立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有人气的课堂。读完《活在课堂里》,如听仙乐耳暂明,我聆听着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他用教育经验抚平了青年教师对课堂设计的焦虑。

       好景君须记,正是杏坛锄禾时,希望我们能在阅读这本书后化法为雨,于课堂处润泽春苗。

编辑:于雪茹

审核:高永春  赵玉春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