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山口中心幼儿园2024年春季大班组教研——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览众山小
创建于2024-03-19
阅读 4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本次教研背景

  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幼儿自理能力提高,各方面能力明显增强,但他们还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幼儿自主管理能力与幼小衔接息息相关,因此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拓展了多项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旨在探究幼小衔接过程中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我们将开展实施,旨在树立幼儿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对时间、物品、行为等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幼儿在主观意识和行动上做好进入小学生活的准备。

教研活动前准备

  活动前,我们制定了本次研讨主题后,我们翻阅相关书籍及网上查找资料

教研流程

        教研活动签到表

       

   本次教研的主持人是符芳慧老师。

         主持人发言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让幼儿的知识与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能力发展高度重视,但是目前社会现状对“幼小衔接”的理解,往往是把幼小衔接简单地归纳为识字、速算等认知准备。通过学习文件,我觉得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手段,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适应能力与自我服务、管理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我们的困惑:自我管理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那么我们该如何积极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如何让幼儿能自主安排、有序管理自己的生活?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让幼儿自主有序,自我安排和规划能力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常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会看到孩子在来园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不知道先做什么,常常会问老师接下来该做什么?生活运动准备中一片茫然,七嘴八舌,教室秩序纷乱、嘈杂:离园时幼儿丢三落四。孩子们的学习用品随处乱放等现象。我们接下来一起探讨如何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问题一:如何做管理生活的主人?

        问题二:如何确立每月活动重点?

        问题三:如何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管理机会?

      

        问题一:如何做管理生活的主人?

        杨老师:利用入园环节,树立时间观念。

        大班幼儿多数能按时入园,但有少部分幼儿每天都迟到,在参与晨间活动时,也表现得拖拖拉拉,总是要在教师、同伴的催促声中才能跟上活动的节奏。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幼儿在现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为此,师幼就晨间入园时间段如何安排进行了讨论,开展了“时间管理达人”实践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教师以游戏形式带领幼儿认识钟表,初步学会认读整点和半点;师幼共读《慌慌张张的卡尔》《像贝蒂一样守时》等绘本,初步形成时间观念,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尊重别人的时间;教师将入园时间段8:00-9:00之间的活动内容告诉幼儿,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制订“我的人园时间计划表”,包含人园、签到、个人物品整理、自然角劳作、区域游戏、自主早点等内容,

        郭老师:善用午餐环节,习得良好习惯。

        海南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出的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自主就餐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分餐、幼儿被动等待的状况,将吃什么、如何吃以及与谁在一起吃的权利还给了幼儿。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品质,幼儿通过讨论确定午餐时要做的事情(包括餐前洗手,营造温馨就餐环境、值日生介绍当日食谱、“小帮手”协力搬运餐具、分组打饭、进餐完毕后清理桌面、将餐具送到指定地点、漱口等),并决定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当值日生,每个值日生承担不同的职责,如有的组织餐前洗手,有的负责擦桌子,有的带领大家做手指游戏和介绍当日食谱。在小值日生的管理下,孩子们有序地完成洗手、拿餐具、按需盛饭菜、整理桌面、搬椅子等自我服务项目,收获了积极的体验,感受自己是“可以”的,自主管理生活的能力也在一天天养成。

        王老师:巧用午睡环节,学会收纳整理。

        午睡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幼儿有较好的午睡质量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和游戏。但教师发现幼儿午睡时的衣物特别散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将看到的午睡间真实情况拍摄下来,回放并询问幼儿“午睡间看起来杂乱怎么办”,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了午睡物品整理设想图。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在每张床前铺设了方便收放的一米软垫,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衣裤脱下来后在软垫上折叠整齐,靠着床的右侧放好,将脱下的鞋子以床的左侧为界摆放整齐;午睡起来后,孩子们先坐在床上将小被子折叠好放在床尾,再穿上自己的衣服和鞋。在午睡环节,教师给予孩子更多自主思考和亲身实践的机会,不仅让孩子习得了收纳整理的方法,也逐渐实现了幼儿的自主管理。

        问题二:如何确立每月活动重点?

       符老师: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对于即将面对小学生活的大班幼儿而言,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处处蕴含着幼儿自我管理的契机。教师可以巧炒利用生活活动,通过每月话动重点的确立,激发大班幼儿建立自我管理的目标意识通过多元活动形式的开发,推动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充分发展。

        李老师:确立每月生活活动的重点。

        基于大班幼儿生活能力发展的现状,我们在每月初开展师幼探讨,鼓励幼儿寻找自己生活活动中的薄弱点,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意识:同时结合当月主题,确立生活活动的重点,帮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王老师:以"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系列活动为例。活动持续4个月,每月初老师会组织和引导幼儿讨论当月重点,师幼共同将讨论后的内容记录下来,张贴在班级门口(见表。

        比如,“值日生”任务的协商、制订和执行过程能激发幼儿自我管理、服务同伴的意愿,增强责任心。基于不同的生活活动重点,每月的“值日生"任务内容各不相同,且会随着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调整。如3月的重点为“会生活”,幼儿需要通过回顾上学期值日生开展情况,结合寒假后一日生活的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和设置本学期的值日生岗位,包括“楼梯安全员"“毛巾管理员”“洗手检查员““物品整理员”“植物照顾员”等,让每个值日生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在幼儿担任值日生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工不明确、不均衡的问题。有的洗手检查员不关注洗手情况,却和毛巾管理员争着检查毛巾的摆放。于是,在以"好习惯“为重点的4月,幼儿展开小组讨论:每个值日生岗位上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样把这些事做好,形成好习惯?他们以“认真做好每件事”为主题,将讨论的结果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在墙面上的“值日生板块”里,并通过同伴榜样示范和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值日生的服务质量。

        问题三:如何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管理机会?

        符老师:自中班下学期开始,我们便开展了“我是小帮手”(帮助老师和伙伴做力所能及的事)、“收纳小达人。(整理玩具、床铺人“我的菜单我做主(制订节日自助餐菜谱)等活动,激发幼儿的集体服务意识、责任心,为大班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打基础。到了大班,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及发展特点,更加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自我管理机会。

        杨老师:自主管理时间。

        以“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系列活动中“课间十分钟”活动为例。大班幼儿已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入小学后的生活作息会有不同,“课间十分钟"是其中重大变化之一。

        在户外运动后、早午点心后以及集体教学活动后,教师借助时钟的多种类型(指针型、数字型、倒计时型、闹钟、沙漏等),让幼儿更清晰知道时间的流逝,养成初步的鼓励幼儿尝试计划性地分配“十分钟的时间,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幼儿经过交流讨论,确定了"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范围有教室各区域、走廊、盥洗室、草坪等,活动内容有“和朋友聊天”"玩游戏”“阅读”“照顾植物”“喝水”“自主选择盥洗”等。幼儿逐渐成为主动的时间管理者,感受到合理分配时间的快乐。

        郭老师:图符的自由运用。

        幼儿更喜欢借助图像、符号等记录自己的想法。在日常“记录”中,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自信表现得淋调尽致。让幼儿自由运用图符制作简单的记录表,能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归纳总结,培养前书写能力。例如,在“进餐打卡”的表格中,打钩代表“按时完成任务”,可是没打钩的幼儿也想画点什么。通过头脑风暴,幼儿决定当天没来的可以画

“圈”,没按时吃完的可以画“问号”。表格被画得满满的,幼儿对“吃饭”这件事的自我管理积极性明显增强。

        “进餐打卡"活动开展1个月后,幼儿的进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餐桌的整洁度不高。许多幼儿为了追求速度,便顾不上饭菜的洒落。一些幼儿会在吃完并“打卡”后再馒慢捡饭粒,一些幼儿会忘记整理桌面。经过观察与分析,教师及时对活动进行了调整,先是引导幼儿对本月“打卡"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一共得了几个钩、几个问号、几个圈,并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价。

        李老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顺应幼儿的需求,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不盲目介入,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管理机会。

        王老师: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家园之间的配合,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达到双方的理念一致、方法同步,共同提高生活活动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活动总结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杜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省置认识一数心态度一数、言行一数、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款育合力,培弄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甚础上,施以言传身较,铺以耐心细数,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话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澄迈县山口中心幼儿园

                        大班组

                  2024年3月20日

阅读 4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