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三名”小学教师第一协作组4月12日读书活动
“读书不是肉体的旅行,而是心灵的旅行”。我们通过读书拥有多元化的体验,相反,不读书的人,好像一辈子都过着被关在洞穴里的生活。书就像是一扇窗户,打开它,便可以看见世界的风景。一个人不读书相当于没耳目,对于外界的事物一无所知。假如你被囚禁在无知的牢笼里,唯一的一条出路便是窗户,但窗户离地面很高,那么书就成为了你逃走无知的阶梯。书像是人们迷茫时的盏明灯,为人类照明前进的道路;书就像我们的一个无形的朋友,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身边。
亲爱的三名第一协作组的家人们,我是本周领读人李芳,今天是4月12日星期三,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最美是今天。今天,是我们第一协作组有意义的一天,今天,是有收获的一天,意义是因爱的温暖,收获是温暖的陪伴。请大家将读书摘抄及读书心得分享本群,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阅读日期:2023年4月9日--4月15日
阅读分享人:翟王镇中心小学 马长新
阅读书目:《班主任工作漫谈》
阅读章节:第三章 班级管理人性化(97--140)
阅读摘抄:
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我的班中,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利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
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
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不要只是播种,还要培植种子萌发的幼芽,一点点浇水,施肥,他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只要善于播种,就到处都有播种的机会。只有善于培植,你就能生活在幽深茂密的长满关心的感情之树的森林中。
阅读感悟:
魏老师班级管理人性化,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牢记“条条大路通罗马”,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因为日记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利于改变自己、改造自己;磨练人的毅力;很多时候都是解剖自己,分析自己;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坚持写日记,便是坚持道德长跑,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魏老师和同学们办《班级日报》,每天一期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报纸,其教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魏老师班上的学生每天轮流抄一句格言,每天给学生点一盏思想的灯。它有独特的作用,春风化雨,日久天长,潜移默化。最吸引我的是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加上照片。第二,自己要追击的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座右铭,学生天天看到的是深刻的充满哲理的话,就像太阳一样照耀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像良药一样,治疗着他们心灵深处的疾病。魏老师引导学生控制“三闲”,即控制闲话、闲事、闲思。这儿特别要注意,并不是学习课本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无用的。比如体育锻炼、兴趣小组等。魏老师让同学们座位自愿组合,这一点真是佩服,我从来这样没做过也不敢想。究其原因也许是不信任学生吧!魏老师的班级“八有”,现在我们大多能做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或许欠缺些什么。也许就是魏老师接下来讲到的--播下关心的种子。
魏老师这些人性化的管理,我们可以一点点学着做起来。比如坚持写日记、轮流抄格言、办班级小报、做五面体的座右铭、座位自愿组合等。只有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才会感到被关心,才会感到被尊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同学们这样想,他们都这样想,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就融洽和谐,个人也会感觉心情舒畅,充满向上的力量。
阅读书目:《给教师的建议》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2日
阅读章节:《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阅读分享人:金阳街道程坞小学 蔡淑芳
阅读摘录:
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阅读感悟: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孩子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孩子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显然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老师们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阅读书目:《生命与使命同行》陈辉著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3日
阅读章节:专业引领之活动讲话
阅读摘录:
带着爱心上路,有爱心才会有教育;怀揣梦想上路,有梦想才会有未来;肩负责任上路,有责任才能有作为。林清玄曾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的路。”我真心希望培训工作结束之后,大家会发自肺腑地说:“我现在的气质,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受过的培训”。
求完美的过程。尽管“雄关漫道",但责任与使命让我们义无反顾、不敢懈怠,大人才辈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教育要努力营造适于学生成长的土壤,让信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阅读感悟: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做教师,我们就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努力做好教师。所以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不能拒绝成长,现在出现了一批“佛系”老师,懒于提升自己;或是过于追求“利益得失”,而顾此失彼。作为一名教师,若没有大格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很难在个人专业成长有太大造诣,更不会在教书育人方面有太大贡献,做教育要一颗“纯净”的心,安安稳稳、踏踏实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阅读书目:《给教师的36条建议》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4日
阅读章节:第一辑7-8章 智慧教师养成记
阅读分享人:温店镇中心小学 孙伟
阅读摘录:
1.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者,要打碎“镣铐”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我们的任务与使命;既然“镣铐”不可能打碎,那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镣铐”的束缚之下把舞跳得相对自如一些甚至优雅一些。
2.如何与“不支持自己”的校长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到最后就是人格的距离,其中胸襟便决定了我们人格境界的高下。斤斤计较于一些不平事,耿耿于怀于一些“整”过自己的人,在事业上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作为教育者,更需要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阅读感悟:
正如作者所言:“面对现在的教育现实,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简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相信很多人思考过,甚至郁闷过,重要的是郁闷之后能自愈,毕竟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一直郁闷只会影响自己的心情,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追求。反向思考一下也没必要郁闷,毕竟规章制度要面向全体,不能指望所有人自觉,必须有“镣铐”束缚一部分人或物,才能让绝大部分人的教育之路走的通畅。面对如今的教育现状,我们必须摆正心态,带着“镣铐”优雅的舞蹈,尽可能的向最初的教育理想靠近!
阅读书目:《教育从爱开始》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4日
阅读章节:10-13章
阅读分享人:阳信县商店镇第二小学 张燕燕
阅读摘录: 爱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只有当孩子们感到被接纳和关爱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发挥潜能,实现他们的梦想。所以,教育从爱开始,这是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应该以一种温柔而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孩子们,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到安全,被爱和被尊重。
阅读感悟:学校是我们播撒爱的地方,孩子是我们用爱浇灌的对象。我们无法否认,教师的亲和力,孩子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孩子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着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的学科。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我常常思考。我觉得,让孩子们喜欢你、相信你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我更愿意用感性的方式记录自己以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沟通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时代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了,我们也应该学会改变。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
阅读日期:2023年4月7日--14日
阅读书目:《陶行知教育名篇》
阅读分享人:洋湖乡中心小学 吕洪艳
阅读章节:26-81页
阅读摘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阅读感悟: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生的名字也由此改成了“行知”,并且用一生来践行在教育中。“行是知之始”指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知是行之成”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整句话阐述了实践和认知的关系,知行合一,实践是认知的开始,而认知又是对实践的升华。“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得来的,或是由师友口传,有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我们学校里学习的主要知识还是“闻知”。而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这个周二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运动会上我看到了我们班小运动员们的努力和拼搏的样子,我把把他们奋力拼搏的镜头拍下来发到了班级群里,本次运动会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一种新的体验,我让孩子在记日本上以“拼搏的样子最美”写一篇短文,我在他们的短文中读出了他们真正理解的“努力与拼搏”,我想这次经历获得的“亲知”远远超越老师讲解的例子,亲知的获得才是持久的,一生的财富。
在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自己也要去躬亲实践,重视实际行动,只有在行动中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才会真正解决问题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体的,“做”是核心,要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和“学”要统一在“做”上。也就是要重视课堂知识的应用,留出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也要让课堂走进生活,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阅读日期:2023年4月7日--14日
阅读书目:《让教育真正发生》
阅读分享人:阳信县第五实验小学 曹树仁
阅读章节:1-35页
阅读摘录:
1.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学科教学。
2.不急,慢慢来,总有一天,我能找到打开更多孩子学习心智的门匙。
阅读感悟:
本周阅读了沈丽新老师的《让教育真正发生》,最开始的两节小故事,面对作业屡次不交的同学,我们是否能做到像沈丽新老师一样的包容和温和呢?可能很少有老师做到不着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不交作业的同学“请”“到办公室“教训“一顿,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沈丽新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心平气和,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蹲下身子来与孩子平视,做真教育。
阅读9-14页后,我的思考很多,有时候课堂上造成的师生矛盾升级乃至激化,从而扰乱了课堂教学进程,不客气的讲,是任课老师自己“制造”出来的,扩大化了学生的问题,才“制造“出了一个一个的“问题“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突发性小插曲,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放在心上,不妨像沈丽新老师一样巧妙化解,岂不是更好?
阅读了15—35页,五个小故事都渗透着沈丽新老师对学生的良善、包容和高超的教育管理艺术,同时也可以看出,沈丽新都师是一个不断喜欢观察、不断喜欢反思不断 喜欢研究、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善于用文字记录学生故事的老师,今后要多记录学生的故事,教育就是陪着孩子们起慢慢长大,就是陪着孩子们一起玩。如书中所言,“教育是一个成年人有机会参与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成长”,讲的真好。
阅读书目:《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美】安奈特·L·布鲁肖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2日
阅读章节:第3章《授课指导》
阅读摘录:建议41:作业不要过量。
建议43:寓教于乐。严肃的对待教学和严肃进行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所以放轻松一些,让你的课堂多一些激情,看看学生会取得怎样的进步,他们喜欢学习,而你喜欢讲课,各得其乐。
建议48:一切教学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重。
建议49:从讲桌后面走出来。
阅读感悟:本章是关于授课指导的建议,内容都非常简短,也非常实在,的确是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做好的。建议41:作业不要过量。在“双减″的背景下,布置作业再过量那就是思想顽固,与现代教育不能接轨。孩子的大脑不是盛东西的容器,太多的东西也可能装不下。我们应该以作业为契机,将能力训练贯穿于作业中,让学生稍一努力就能完成,并且高兴地完成。而不应该是听到作业布置后,怨声载道,不愿完成作业,应付作业,甚至完不成作业。孩子大脑应该是被点燃的火炬,用自己的努力去照亮未来。适当的作业,训练巩固知识,让大脑更睿智。
关于“从讲桌后面走出来”的建议,从位置和效果上都有益处。站在讲桌后面授课,与学生有距离感。从讲桌后面走出来,走到学生中间去,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同时也便于随时观察学生,全班同学自然而然集中精力听讲,不敢做小动作。在范读课文时,在教室里边走边读,你的声音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在巡视学生作业时,你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坐姿、握笔姿势,提示他的“小马虎”处,学生会马上醒悟,及时修改。轻轻地走,会创造很多美好。
阅读书目:《教育可以更美好》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6日
阅读章节:第一章
阅读分享人:阳信县实验小学 田朝霞
阅读摘录:
要懂得,阅读,是为童年打底色,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伙伴和终身受益的财富。让孩子多读书,多读适合他当下阅读的书,看起来与考试、与分数没有关系,但这恰恰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也奠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高度,甚至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走向。一个人今后发挥余地有多大,与他在童年养成的读书习惯关系很大。
阅读感悟:
大自然,是天然的教科书,是活的教材,是多彩的世界。我们的生命由自然承载,孩子的灵性更需要自然的滋养。让孩子投身大自然这个阅读的世界,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重归于好”,既能放飞他们的心灵,愉悦他们的身体,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特殊情怀,更重要的是,会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阅读书目:《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6日
阅读章节:《避免正面冲突,懂得双赢》
阅读分享人: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小学 李芳
阅读摘录:
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处理与别人意见上的分歧。他们在家里甚至是在学校所看到、经历到的那些处理方式常常是不妥当的,因此他们所知晓的处理思想分歧的方法,往往也只限于很多成年人曾“示范”过的种种不恰当的方式。而作为老师,必须要绝对无条件地保证不能让师生间发生争执。其实这也很简单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学生语气很冲动,你们之间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那就使自己冷静下来,不要陷入与学生对峙的局面中去。
阅读感受:
无论是课堂上,还平常班级管理中,我懂得了如果一件事是没有商讨余地的。那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谈下去,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做错一件事意味着相应的惩罚,就明确地执行。不要商量,否则学生会觉得每当问题发生时还可以和老师商量或者讨价还价。要持之以恒,是继续推动实施正确的计划还是就此放弃,决定权在你。
阅读书目:《教育的目的》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4日
阅读章节:第七章——第十章
阅读分享人: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丁媚清
阅读摘录:
我们的数学课程,应该被设计成能简洁地例证一些重要的概念,要严格剔除那些毫无实际作用的题外话。在以往的数学课程里,在教材里有盲目地罗列各种各样的公式、定理,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进行毫无必要的考试等现象,那都是因为没有理解现代的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必须是现代的,与时俱进的,在教育实践中用现代的思想去传授现代的知识,培养现代的能力,才算是现代的教育。这里的现代思想是指在文明社会中被广泛传播与普遍接受的观念。所以要想使数学在普通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教授的内容必须经过一个严格选择和调适的过程。即教授的内容,即使是资质平平的学生,只要付出努力,也能有所收获。
阅读感悟:
教育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发展人、完善人,也有可能扼杀人。面对生命,真正的教育成果并不是学生考了多少分,而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发现和挖掘。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触及了教育的本质。我们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享受学习,享受教育,享受求知的美好。
在我的课堂和班级管理中,我会主动创设一个个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会创造一个个机会鼓励孩子去展现自己的优势。我们班相继组织举办了“与经典同行·名著表演”“小作家征文赛”“书香少年”“写字达人”“劳动明星”“红花少年争霸”“新闻播报员”“小小演说家”等多项活动,孩子们总能在其中体会到学习的魅力、展现自己的长处、不断超越自我。只有在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时,才能重回发挥教育育人作用,师生共同享受教育过程及成果。
阅读书目:《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理论与实践探索》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2日
阅读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随班就读常规课堂教学》
阅读摘录:1.在处理教材时应遵循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低年级即一二年级基本不降低教学要求,但强调要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加强个别辅导,从三年级开始逐渐降低教学要求。教材处理的三个步骤,研究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研究深、研究透,吃深吃透,二是对教材进行宏观处理,即制定出整个小学或初中阶段各科的教学目标,三是对教材进行微观处理,即对每册教材、每单元内容、每课内容按照教学目标和儿童实际进行处理。
2.有机穿插个别辅导。作为的安排有利于个别辅导。要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座位安排在走道旁边靠前的地方,有利于教师的指导;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周未要安排学习好的小先生,随时对他们进行辅导、服务等。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给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充分参与的机会。关注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频率要恰当,对他们的提问次数要稍多于提问全班同学的平均次数,要经常对他们进行眼神的对视,要面带微笑的注视他们,要给予他们爱的抚摸、肯定等。
3.教室一定要注意,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作业每次都要做到全批全改,以便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地改进教学。
4.针对差异,教师应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基线水平以下知识技能的教学,为其适应正式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感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进入了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作为一名随班就读的教师应该如何上好一节课?通过本节的学习我有了深刻的理解。首先教师得了解孩子的基线水平,根据他的基线水平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够符合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需要,比如说要根据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和不同需要而设置特殊课程,比如聋童的听力语言训练,培智儿童的各种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语言训练、肌肉运动能力训练的课程等。总之,作为随班就读教师我们要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学的基本理论,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一名随班就读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适宜的教育。
阅读书目:《龚雄飞与学本教学》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2日
阅读章节:第一章
阅读分享人:金阳街道程坞小学 崔淑霞
阅读摘录 :龚院长所带领的学校改革之初,制定了《沙坪坝区中小学“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制订了六大行动计划,目标是:前三年100%达到“规范课堂”标准,后两年60%达到“高效课堂”标准、20%达到“精品课堂”标准。并且按照树样板的要求,举行了为期4个月的“学本教学”优质课评选,全部教师都参与。只有经历了,才会有收获。他学校的卢永杰老师开始是很怵这项活动的,专门找领导谈话,但是在周围优秀教师的帮助下,他把课上到了“优良”。不仅如此他还深深感慨这次活动让他真正体会到上课快乐的滋味,体味到自己成长的快乐。
阅读感悟:我们在初接受学本教学,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肯定一样是痛苦的。但是在每节课一点一点的渗透,一点一点的普及这种教学模式之后,看到孩子们课堂上神采飞扬的汇报,因思维的碰撞而产生的精彩的生成,我想每个老师心情都是愉悦的。这时大家就都愿意固守这份执着,将学本进行到底。
阅读书目:《名校长核心教育力》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6日
阅读章节:第四章《让课堂活起来》
阅读分享人:水落坡镇雷家小学 雷书枝
阅读摘录:
“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几年来,杜郎口中学在崔其升校长的带领下,解放课堂,解放思想,还课堂给学生,创造出了“动而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杜郎口中学在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杜郎口旋风”。
阅读感悟:
每个学生都是校园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名人。师生相互尊重,学生相互激励,平等友爱。“动而活”的开放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了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试想,如果不是这种“动而活”的开放课堂模式,不是开放的校园,这些学生的个性能轻松地得到改变吗?我们总是感叹:“怎么我们学校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的呢?”“教学效率为什么提不上去?”那么,我们在感叹的时候,是否也像崔其升校长那样去深人课堂寻找病因了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不被开发出来,兴趣不被激发出来,又怎么可能有激情四射的课堂氛围?结合当下学本之风,我们也应该深思,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互动起来,如何让我们得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这是一场持久且漫长的教改之路。
阅读书目:《教育的目的》
阅读日期:2023年4月15日
阅读章节:第三章《自由与训导的节奏性主张》
阅读分享人: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李海燕
阅读摘录:智力教育要传授知识,更培养智慧,智慧高于知识。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实进行条分缕析的训练。教育的开始阶段(浪漫阶段)和结束阶段(综合运用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但是有一个训练占主导地位的中间阶段(精确阶段)。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没有对知识的能动把握更可不可取。那种生动、活跃的思维习惯只能在恰当的自由氛围中产生。训练和自由贯穿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但在浪漫阶段,必须永远侧重于自由,教育要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阅读感悟:假如教育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我想自由一定是她的灵魂,训练可能是她的血脉。也就是说,有了训练,教育看起来会是很健康的,不会影响这个生命个体的吃喝玩乐。然而,缺少了自由灵魂的教育,一定是无趣的,也一定是无味的。
或许可以这么说,自由与训练是教育这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不管是第一章里提到的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还是拥有专业的技能,都必须经过训练,但是一个完美的具有理想结构的教育体系中,其目应该是使训练成为自由选择的自发的结果,自由也因为训练得到更加丰富的机会,看似对立的两个东西,其实相辅相成,最后抵达一个更为高级的自由阶段。这正是怀特海在此书中最为知名的“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的三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