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水痘等一些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很容易在抵抗力弱的幼儿间传播蔓延,现跟家长分享几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希望大家与幼儿园共同关注并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幼儿健康,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卫生保健
1.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有利于减少细菌,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
2.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在8-18℃时,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人体感觉舒适健康。
3.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一般在上午9点—11点,下午2点—4点,城市中的污染较少,开窗效果较好。
4.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和换洗衣物。
5.尽量避免带孩子去拥挤的、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6.尽量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奔跑跳跃,既有利于孩子们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心情舒畅。
7.为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为孩子们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二、饮食保健
1.饮食应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
2.粗粮杂粮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应适当提高粗粮杂粮在饮食中的比例。
3.春季尤其要加强补钙。因为春天是孩子的猛长期,补钙有助于身高增长。富含钙质的食物有芝麻、黄花菜、萝卜、胡萝卜、海带、虾皮、牛奶、骨头汤等。
4.春天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大脑和身体发育有促进作用。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水果有: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
5.督促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油炸食品;减少零食和冷饮的摄入。
6.让孩子多喝白开水。白开水不仅能够补充孩子体内缺少的水分,还能够增强孩子的新陈代谢能力,有利于将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降低生病的概率。
三、春季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感染。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症状明显,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一般持续2—3天后减退。
易感人群:体质薄弱的老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肺系疾病、免疫力低下者都是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经常开窗通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防止病菌从口鼻进入身体。
接种流感疫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武器。需注意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保持口腔、鼻、眼部清洁,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传染性很强。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2-10岁的儿童为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幼儿园和家长很好地配合,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贝健康的身体筑起坚固的春季流行病防御城墙吧!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及时预防接种,增强主动免疫能力
接种疫苗是目前防止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可有效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比如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流脑疫苗等,此方法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提高宝宝抵抗能力。当宝宝再次面对细菌、病毒等各种污染环境时,免疫系统可迅速做出免疫应答,及时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保持机体健康。
2.勤洗手、戴口罩,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儿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两种,比如手足口病、轮状病毒性肠炎、水痘等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流感、麻疹、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呼吸道传播。勤洗手、戴口罩是预防两类疾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接触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使用清水和洗手液洗手,肺炎的发病率可下降50%,腹泻发病率下降53%,儿童手足口病、水痘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可以说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针对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可以采取戴口罩的方式预防。这种方式可有效将部分病毒、细菌隔离在外,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可能减少花粉、螨尘、动物皮毛等过敏原的吸入,对于预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也颇有益处。同时尽量不要到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3岁以下的婴幼儿,非就诊环境,普通户外活动不建议常规佩戴口罩。
3.保持居住环境清洁、空气流畅
污染、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病毒、细菌的滋生。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是最简单、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室内温度以18-20℃、湿度50%为宜,每日开窗3-4次,每次15分钟。家具、地面以湿布擦拭,保持空气新鲜、湿润。
4.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常言道:病从口入,宝宝应该养成饮食清洁、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少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食物,肉、蛋、禽要煮熟煮透,多吃蔬果、蔬菜、多饮水。被褥、衣物、毛巾等用品要经常阳光下暴晒,玩具、便器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尤其腹泻患儿,玩具、便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宝宝体质
良好的体质是抵御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保障,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可以考虑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同时户外活动可增加宝宝日光照射时间,提高体内维生素D含量,对于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有积极作用。
6.穿衣适当,不要过度保暖
少数家长害怕孩子受凉,过度包裹。其实由于孩子本身活动量大,易出汗,穿衣过多,活动后大汗淋漓,反而更容易感冒。家长应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7.家园合力
传染病的预防离不开家园合作,只有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建立健康屏障,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因此,家长也要了解春季幼儿保健常识,预防为先。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园,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孩子有发热、流涎、皮疹、厌食、呕吐、腹泻、精神差等不适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感染与传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努力,为小朋友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