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94737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同课异构展风采 砥砺深耕共成长--记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3级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参加2024年海南中学(美伦校区)教学开放周暨美府同课异构活动

创建于03-19 阅读1255

       三月,携一缕初春的芬芳,凝一份教育互鉴的真情。从教研中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和远方;在课堂中探索,一路芬芳,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2024年3月19日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3级学科语文教育硕士赴海南中学(美伦校区)参加教学开放周暨美府同课异构活动。

活动现场


 2024年3月19日 早上九点,海南中学(美伦校区)教学开放周暨美府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

      同课异构教学展示1

  《木兰诗》

展示者:海南中学(美伦校区)初中部语文教师 卢兆勋 ( 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  )

      卢老师首先以“巾帼”一词导入课程,引导同学们思考古往今来的女英雄,进而引出《木兰诗》,通过知识链接介绍《木兰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等,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卢老师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默读诗歌,划分层次来赏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深情的朗读中置身诗境,引导学生体验木兰的人生。在教学过程中,卢老师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品读难句、理解互文、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木兰的人物形象,如勇敢、爱国、智慧等,并分析这些品质在诗中的体现。最后,卢老师又聚焦在“思想启迪, 关照人生”这一层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引导学生思考《木兰诗》的主题,如儿女情长、女性地位等,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有效渗透。

同课异构教学展示2

  《木兰诗》

展示者:海南中学(府城校区)初中部语文教师 孙竞( 中学一级教师,曾获2018年海口市高中语文教学大赛二等奖,2022年海南中学“百花奖”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现任海南中学初中语文教师,躬耕教学,致力于带领学生诗意地栖居在文学的大地上。 )

孙竞老师以“文学史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为导入,展示花木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学生对花木兰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接着,孙老师讲解文体常识介绍《木兰诗》的创作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强调《木兰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概述主要内容、划分诗歌节奏、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想象故事情境、揣摩人物心理来赏析木兰这一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写木兰的句子,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 讨论木兰形象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最后,孙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木兰的形象和诗歌的艺术价值。


王思雄教师评课


王思雄老师指出两位教师都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教态自然,语言生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运用诵读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卢兆勋老师的课堂以理性分析为主,教学思路清晰,人物形象分析细致,体现了木兰不仅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位巾帼英雄,但在教学细节处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孙竞老师的课堂以感性思考为主,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在师生提问和对话中进行,孙老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课堂氛围轻松,抓住朗读核心,以朗读贯穿课堂,注重从具体语句中品味人物形象,但在课文讲解的详略安排上仍需改进。

方仁艳教师评课


方仁艳老师基于“三有”标准、数字赋能课堂、助力深度学习的理念对两位老师做出了评价。方仁艳老师指出:卢兆勋老师的课能够带着学生在字里行间读诗歌(情感、形象,关键句、难句),他能够熟练的使用希沃拍照功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同时引发了我们关于诗歌教学与小说散文教学的区别的思考。孙竞老师的课,值得我们学习的有文本解读的功夫和相机引导的功力,结尾处对形象的理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024年3月21日早上九点四十,海南中学(美伦校区)高中语文美府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


活动现场

同课异构教学展示1

《装在套子里的人》

      展示者:海南中学(美伦校区)高中语语文教师 刘琳(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于2023年9月新入职,现于美伦校区担任高一教师、班主任。任教期间全情投入教学、用心关爱学生)

      刘琳老师以“一场不同寻常的葬礼”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套子”的思考,进而引出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以五个部分展开,初识别里科夫: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细看别里科夫:深入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以及他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再看镇上居民:探讨小说中其他人物对别里科夫的态度和反应,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环顾铁屋子:将目光扩大到整个社会环境,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问题;回归,反思,批判: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思考,反思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思维。

同课异构教学展示2

《装在套子里的人》

展示者:海南中学(府城校区)高中部语文教师 张榕容(高中语文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 )

张榕容教师以“假如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真的结婚了,婚后生活会不会幸福?”这一问题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思考。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观点1为“华连卡会改变别里科夫,别里科夫成为一个正常人”,观点2为“华连卡会被别里科夫改变,成为了女版的别里科夫”。正反双方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和论据,双方就对方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驳,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人物性格等进行论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对辩论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邹燕妮教师评课


邹燕妮老师指出,两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精准,用有趣的方式展开活动,带领学生读出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教学设计层次上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李琳老师的课基于“三有”标准、数字赋能课堂、助力深度学习的理念立足于助力学生学习,使经典文本焕发精彩,李老师善于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思想认识的发展。 张榕容教师的课堂活动具有语文特征,在本质上具有语文特性,把人物形象分析做为小说阅读的重点。张老师的辩论活动,设计巧妙,引导学生走进别里科夫的内心,还提供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未删减部分的语句作为学生阅读理解的支架,深入分析了导致别里科夫结局的社会因素 和个人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套中人形成的原因,陈老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能力值得我们学习。最后,邹燕妮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走向学,用学习任务承载学习目标,实现语文课程的提质增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2023级学科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同学们见证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共同探索了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在活动中,我们不仅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智慧的碰撞,感谢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的热情与努力,让这次活动变得如此难忘!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旅程,让我们带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继续前行,不断探索,为未来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集体合影留念


供稿人:杨兰

拍   摄:张梅连 宋雪薇

审核人:张所帅

阅读 12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