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校园,共赴见习之旅
在季节更替中,于万物复苏时,迎着微风,踏着朝阳投射下的碎金,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的见习生活。
清晨,伴随着扑面而来的习习清风,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这所被周恩来总理称赞过的“东江第一的革命中学”——学艺中学。
映入眼帘的“学艺中学”这四个字锋芒毕露,折射出学艺人锐意进取的品格。莘莘学子的读书声,尽显少年的朝气蓬勃。伴随着他们的读书声,我们悄然到达行政大楼,参加本次见习生见面会。
见面会上,语文科组长梁婕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学艺中学的介绍视频。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教务处的房主任向我们讲解了见习期间的注意事项。房主任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体现了学艺中学严明的纪律,更体现了她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这不仅规范了我们的见习生活,对维持学艺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接着,我校朱银锦教授上台讲话。在会上,朱银锦教授再次强调了在见习期间同学们应严格遵守学艺中学的规则,并且配合学校的工作。最后朱银锦教授向艺中致谢,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此次见习的机会,让大家投身到中学教学活动中去,感受当一名“小老师”的伟大与自豪。
怀揣初心来,满载收获归。这是学艺中学语文科组组长梁婕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寄语,也是我们踏上梦想旅途的初心。
二、教学课堂,启迪内心与灵魂
在见习期间,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木兰诗》一课,魏惠霞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图文展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木兰诗》。在学生朗读诗歌过程中,魏老师强调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感情。在讲解诗歌过程中,魏老师重点解释文言字词,并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来讲解赏析诗歌,体会诗意。
(一)课前导入
在导入环节中,魏老师用电影《花木兰》的剧照引起学生对《木兰诗》的学习兴趣。而后,魏老师向同学们普及了《木兰诗》的文学常识,然后采用即讲即练的方法,既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学生补充了乐府民歌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堂教学
教学中魏老师语言逻辑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善于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领同学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课文。课堂开始前,魏老师让同学们齐声背诵课文,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接下来进行了文学常识的补充,使同学们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来源及其地位;而后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课文的字词梳理及逐段内容的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最后魏老师对所讲文段进行小总结并将内容以框架形式呈现,利于帮助同学们理清课文内容及结构。
(三)课堂小结
魏老师充分展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师问生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魏老师运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校园风采,激扬文化与青春
漫步在校园里,目光所及,皆是“德艺双馨”的元素:亮眼的光荣榜,写满了荣誉,不禁令人佩服;学生精心手绘而成的黑板报,色彩鲜明,引人注目。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艺中的诗意长廊,只要置身其中,便会忍不住抬头诵读,仿佛能与古代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还有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与开朗……这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古诗词的记忆,更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加之走廊上随处可见的书法作品以及水墨画,让学生们即便已经走出课堂却仍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当中。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定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下课铃声响起,教室的气氛逐渐变得活跃起来——身穿蓝白色校服的学子们或是在走廊间与同伴打闹;或是与老师共同探讨某道练习题的解法;又或是耐不住性子,拿上篮球便往操场冲去……欢声笑语在校园里传荡开,老师耐心的讲解声、学生绽放的笑颜与春日的阳光交织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校园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学子们的独特风采和无限的潜力。
其中校园里最显眼的存在,无疑是学生们挥洒过汗水的舞台——操场。三月的阳光尽情地倾洒而下,随着一声哨响,学生们大步地跑了起来,红色塑胶跑道上投射出一个个律动的身影,洋溢着青春与激情,如同篮球场棚上的激励语写得那般“每一滴汗水,都是看得见的精彩”。
从校园的大字标语更见学艺中学的教育理想。“用师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俭爱诚的精神”,既强调了教师的作用与责任更明确了要培养拥有什么品德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更见学校教育理念之先进。只有真正做到理念先行,才能指明教学方向,引领学校整体的发展!
供图组:叶紫媛,彭秋霞,刘佳茜,2101班全体同学
撰稿组:龚建婷,段欣怡,曾梓扬,赖棋棋,陈梦彤,曾妮
编写组:蔡晔林、陈炀,张丽珍,何鑫
排版组:刘怡珍,乐优,黄艺琳
校对组:洪佳燕,姚林莹,高美凤,刘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