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 赋能共成长

——记陆苗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Elena
创建于03-18
阅读 7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之美,在于希望与生命;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为语文教学明晰了方向。寒假里,陆苗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趁着假期,再一次认真阅读了新课标,进行了阅读批注、撰写了体会。

3月17日下午,工作室成员相聚蓝山咖啡厅,在陆苗老师的领衔下,进行了第一次线下交流活动。工作室学员由新埭小学的李春燕老师、平师附小白马校区的周星怡老师、平师附小松风校区的张兰兰和陆童童组成。  首先,学员们彼此相互熟悉;接着,陆老师就本学期的听课磨课、研讨教学、素养考核等工作进行了安排;最后,学员们就阅读新课标的感受和疑惑进行了交流。通过深入自学,老师们将新课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和个性化理解相结合,明确了新课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陆老师最后表示,希望语文课堂除了常规的教学外,我们教师能通过语文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生活。

学无止境,愿我们因学习成长而聚,不负韶华,继续前行!

教师收获

李春燕老师: 一直记得师傅对我常说的话:“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课程标准为课堂教学指明了大方向。陆老师带着我们重读课标,从最认同的点与最困惑之处着手,为我们拨云见日。

    除了书中高频出现的“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等词引起我的关注外,感触最深的是陆老师提及的“社会属性”。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写法……还要深入研究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其背后的社会属性。我想,只有语文老师多读书,精心收集、准备材料,才能给学生带来精彩的课堂,引领学生从课文走向作者,从作者阅历又回到课文,加深课文的解读。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学习只是起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沿着课标方向,深入学习,躬耕实践。

陆童童老师:本次工作室活动围绕课标展开了交流研讨。几位工作室学员按顺序阐述了在阅读新课标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点和困惑之处。讨论过程中“整本书阅读”让我学到了不少好方法。能力差的孩子跟着老师节奏读,每天布置一定的页数;每个周末布置一个小任务,形式可以创新。此外,课堂要让每位孩子参与进来,安排“小组合作说”,并给出评价标准。

周星怡老师:通过今天的线下见面活动,我们除了熟悉彼此之外,也为我们去挖掘思考新课标中更深入的内容提供了机会,各位老师的交流和我们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让我能够重新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自己日后的教学。李春燕老师和张兰兰老师都提高了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我在平常教学中也发现,学生普遍阅读速度较慢,喜欢“点餐式”阅读,爱看的就一直看,不爱看的根本不看,但是如果规定学生一分钟看多少文字,同时又给学生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所思有所悟,精准定位阅读标准。同时,高段的教学要和初中衔接,适时了解初中甚至高中的课标,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初中的内容,让学生灵活应对练习中的问题。陆童童老师提到的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在高段语文中非常常见,现在学生虽然接触网络很多,但是对于一些时代性事件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课文内容,还要透过文本内容挖掘背后的时代背景,通过课文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大环境,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才能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总之,本次活动解开了我的一些教学疑惑,今后在教学中我也将继续深入研读新课标,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中有所得。

阅读 7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