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阵地就是学生,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直接途径就是学生的作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
立足教材编写作业的内容。
教材中的例题、“做一做”与练习是教师作业设计的最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分析每道习题的编写意图和教育价值,找出其中蕴涵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组或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
教材中的例题、“做一做”与练习是教师作业设计的最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分析每道习题的编写意图和教育价值,找出其中蕴涵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组或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
3、整体把握知识点,设计作业的前后知识衔接。 在设计作业时,要把握好单元知识的整体性,注重每节课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克服作业的碎片化。
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先量一量,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单元时,重视直观,强调表象,经理抽象的过程,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作业设计按照完成的方式可以分为如下形式: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操作作业。作业设计按照知识的层次性可以分为如下形式: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拓展性作业。
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双减”,我们教师应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既要深刻解读教学内容的本质及教材编写意图,又要精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的高质量的作业,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