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回望

七柒
创建于03-18
阅读 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原以为正月气温的回升会冲破寒冬的束缚,不曾想,大自然却要馈赠一份特别的元宵之礼。元宵节前,气温骤降,让少雪的江南包裹在冰天雪之中,30年不曾见的冰锥子顺着瓦沟倒挂在屋檐下,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像是给房屋戴了一串钻石项链。

    天虽冷,室外零度,可室外依然人声鼎沸,捂紧衣服缩着脖子往门外瞅瞅,原来叔辈侄儿们正在为元宵迎龙灯之事忙的热火朝天。

     在农村,元宵迎龙灯是大事。它是农村人这一年所祈求的福佑。小时候,我们村一年迎两次,一次元宵灯祈求上半年风调雨顺,一次中灯龙祈求下半年平安顺遂。

      元宵节迎龙灯,我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村里那时有现成的灯,迎龙灯是用竹蔑做成镂空的筐子,元宵节村里出钱买彩纸和蜡烛,用彩纸糊在镂空的筐子上,留个小孔点上蜡烛,龙头龙尾也是竹制的,糊了彩纸  ,那也是活灵活现。但这种龙灯易着火,一路上不是这个着了,就是那个烧坏了。一圈下来,留下几个全的,也在一声声“麻狗无了着”中摔得个七七八八,没几年龙灯坏了,又没有新式布龙续上,好多年不曾见过。

     中秋龙灯倒是印象深刻,中秋没有现成的龙灯龙,每年都是用新收的稻杆扎龙,节前的两三天就开始筹备。扎草龙的师傅是村里的一位曾祖,他很严肃,但那几天村里的小孩都拿着自家柴火堆里的抽出来木棍围着他转,希望有幸能成为那草龙中的一员。我也不例,总是在家门口看他扎龙。他把晒的白白的稻秆放在地上,让一个小孩踩一头,他再用铁钯把秆衣梳下来,留下干净的秆心扎草龙。他总是先扎龙头,几把稻秆在他的搓捻绑扎中,大半天工夫就变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龙头,最后棕叶作龙须。大概两天工夫,一条十几节的草龙就做好了。他做好的成品是不允许我们小孩碰的,尤其是女孩,如果离他近了,就会引起一顿呵责,在我们村,无论是元宵灯还是中秋龙都不许女孩子参与。

      草龙扎好了,选拔参与迎龙人员也是令人村队长头痛的事,村里大大小小的男孩子一人一棍眼巴巴的等宠幸,可迎龙是有规则的,闰1年十三节,平年十二节不够分,于是,大家就规定年龄,大到十六,小到六岁,依然不够分再定规则,但是要人人满意不可能,村里定好的“法定"迎龙人,他们兴高采烈,而没有选中的,他们就自发组成“民间”组织,几个小孩自个稻田里抓把稻草,一梱一绑扎个秆把捆在龙棍上,再搓一跟杆绳把几人的龙棍系成一排,趁父母不注意家里偷几根香点上,走街串巷,自娱自乐。碰上大人,谁也不大声呵斥,都是无奈一笑。到了晚上,这群“民间”组织跟在“法定”组织后面,讨几颗花生糖果,大家都乐得高兴。

    元宵龙灯在一声声锣鼓喧天的声闹中拉开帷幕,又在一声声“麻狗无了着”喝彩声中谢幕。春去秋来,灯换了,人变了,唯有迎龙灯的愿望在每个少年的梦中绽放。

    

阅读 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