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为了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千米有多长”呢?海口景山学校三年级开展了“‘千米之行’,始于足下”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千米”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像毫米、厘米、分米、米等单位可以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用手比划比划,直观感知。由于教室的局限性,多数学生都不能较好的感悟1千米长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1千米的的表象。三年级组数学教师们认真地集体备课,结合教材内容,就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具体细节实施多次进行商讨,最后老师们设计了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多元维度感知千米,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有效的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真有趣。
校内感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8fc7346c31f479d96dd9dad45daeee2.gif)
我们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结合学校操场,通过让学生估一估,走一走等活动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
孩子们在校园内感受100米有多远,100米大约要走几步,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呢?边走边数,边记录,孩子们多么兴奋呀!
知道了走100米所用的步数和时间,那1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大约用多长时间呢?我们来估一估。
我们学校的操场跑道400米,慢跑2圈半就是1千米呀
校外探究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8fc7346c31f479d96dd9dad45daeee2.gif)
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1千米的更加多元维度的感知,我们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再次感受1千米的长度。
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选择了不同的体验方式用心感受和记录着。比如,骑车、跑步、步行等等。 借助计时工具、导航地图、交通工具等,积极参与。
本次实践活动立足数学核心素养,学生通过活动在脑海中真正建立“千米”的概念,并用于实际生活应用之中,感悟数学学习的魅力与价值,不仅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对千米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清晰,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
编辑:梅杨
图片: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审核: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