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小学化、童年更精彩
——东平县直第三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宣传

东平县直第三幼儿园
创建于03-18
阅读 4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和保护儿童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防止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是“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小学化”倾向包括了“小学化”教育内容、不注重操作体验的教育方式及“小学化”教育环境。


如: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拼音、计算、英语、写字等挤占幼儿游戏时间;以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给孩子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没有设置幼儿游戏空间及配备玩教具;甚至组织跟小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等等。

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不同程度的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学业重知识的倾向,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影响着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领先,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竭尽所能的教孩子各种知识,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以自己的孩子学得知识多为傲,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1、违背幼儿成长规律,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强制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长时间地过早、过多的学习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体弱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2、诱发幼儿厌学倾向,剥夺快乐幸福童年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时期的这种不良心理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3、降低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小学教育效果因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小学知识,进入小学后,对学习过的知识没有新鲜感,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容易形成不爱思考、注意力差、不爱注重探索、缺乏想象力的不良学习习惯。经过调查,在幼儿园提前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孩子,普遍会在二、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甚至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影响孩子持续学习的自信和动作。


4、过分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使“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智力因素的发展,忽视了“诚实、勇敢、好问、友爱、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活泼开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些什么

1 、 自理能力的培养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会穿脱、折叠衣物,折叠被褥,会用筷子,会刷牙等,掌握各种生活自理能力。


2、  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十分有益。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幼儿能力的开发。让幼儿养成主动探索、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3、  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的内容。

给家长们的建议

1、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家长们要不断丰富科学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天性,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2、  拒绝“小学化”教育

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纠正“小学化”工作,转变思想理念,支持游戏化教学模式,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类“幼小衔接班”、“补习班”。


3、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抛弃“知识学得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在家庭中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培养孩子爱阅读、爱运动的好习惯,陪伴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社会实践等。孩子的奇思异想要予以保护和正确引导。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地飞翔

不要让“小学化”的教育

让童年的精彩变得黯淡无光

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

应该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不要让“小学化”教育束缚他们的翅膀

让他们的童年更精彩、更自由!

图文: 郑志娟

初审: 孟召素

终审: 韩    波

阅读 4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