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601优作集 第五十四期

张玉燕
创建于03-18
阅读 7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永泰谢年

李洛晴

我的家乡永泰被称为“福州后花园”,在农历二十八日,我们都会在家乡举行一个“谢年”的传统仪式。

在这一天,妈妈会把八仙桌搬出来,放在堂屋中央,不一会,爸备拿来烛台,放在桌子的两角,接着又放上两根蜡烛。我和外婆把要用的食物都一起摆上了桌:猪肉、鸡、苹果、年糕、螃蟹……这些供品都用红漆盘装好,在桌面摆得满满当当,最后在桌子的前面摆上六杯酒,酒杯也是红色的,再放上几双筷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

这时,爸爸点燃了两根蜡烛,“谢年”仪式开始了,我们手持三炷香站在桌前,大人们口中都念念有词,我也学他们,说些吉利的话,默默祈愿接下来一年我们全家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然后深深地鞠三下躬,再走上前,把三炷香插到香炉中。

仪式过后,我问妈妈,谢年是为了什么,妈妈告诉我谢年又称送年,主要是祈求神灵保佑我们一家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也为了感谢上一年神灵对自家的眷顾。

祭祀之后,便要“做岁”,就是吃团圆饭,有年糕、春卷、芋泥……这些菜品包含了美好寓意,比如年糕,它寓意“年年高”。

    除夕夜就要守岁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煮“隔年饭”在除夕夜是来供的,到了大年初一,便开始吃隔年饭,这寓意了“年年有余”。

在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人们都是对新的一年有美好的憧憬,我希望以后这种人们的热爱之情和传统风俗,可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屏南的乔迁

 严嘉坤

在这次去老家参加大舅的乔迁之喜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涨了知识。

在乔迁前以老家习惯五点多就要起床刷牙洗到厨房必须每个人都要吃蛋茶而这蛋茶很有讲究就比如要用艾叶草、青柠花、夏枯草、百路通等草药熬成汤,然后才放入茶叶蛋搅拌放入它就是寓意贵客临门时体现对客人尊重与热情。

吃完蛋茶人们还要放鞭炮表示喜庆用来避邪让好运来临。后面还要绑着红彩带听着老人家祈祷着,在这过程中你还要和大家。边走一边喊街道上人们是不会注意。并且大家还一定要拿一个或两个贵重物品赠送给乔迁人不然大家觉得不礼貌。

在我进入大舅新家中我还要经过一条门跨过去就代表有福气、财源广进。清晨时大人是围成一张桌喝茶闲聊,孩童们则是天真无邪的追着伙伴玩游戏吃喜糖,这一切在大人眼中夸他们是捣蛋鬼而对于我来说更是充满回忆的一幅小时候的画。

中午的乔迁之喜酒可谓我己等侯多时这豪华搭配真让人大饱口服。在旋转盘子中还有几道屏南美食:酸辣高蛋白的米烧兔、夹杂着地瓜味儿的芋头面、让人垂诞欲编的淡槽方肉……在吃喜酒时大家都是畅快的吃,并不是某人下令因为为喜庆的事要热闹开心。在离开饭馆时大家还要喝上一杯。我也不例外这是庆祝成功。饭后大家继续来到新家帮忙打扫、洗碗直到傍晚才回来。

这次乔迁充满着家乡礼仪与风俗,让我领悟到了家乡之美.

家乡的春节

魏伯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一道色彩。

在我的家乡——三明市,到了腊月初旬,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做大扫除,蒸麻蛋,炸油饼,祭灶……而我们这群小孩,当然是要去买甩炮玩了!

    我那两岁的小妹,对这甩炮可是情有独钟。我在小卖部买了三盒甩炮玩,先拿出几个小甩炮,给了小妹,她拿到后,开心得直蹦,再将甩炮一个一个都扔地上,听见那“啪”的一响,小妹也是很开心,我就又给了她一把甩炮,但不一会,用炮就被小妹玩完了,小妹见了,闹着我给她买,我只好用仅剩的钱又买了几盒甩炮给看炮小妹玩。

过年前后,村里都热闹非凡,人们脸上都笑盈盈的,年味和喜气传遍了大街小巷。

当然了,这执闹最盛的时候当属除夕之夜。傍晚时分,亲戚们都到齐了,大家都美滋地吃起了年夜饭。不一会儿,餐桌上就只剩下空盘子了。此时,我们步行到村头,观看表演。先是几个人举着两头龙表演起了双龙戏珠,这些人左蹦右跳,使人看得是眼花缭乱;接着几人退场,又有一头年狮蹦出来,在几根柱子上跳来跳去令人不禁佩服。

俗话说“百里不月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三明人过年必吃麻蛋,它由南瓜粉做的几个小面团,加上一勺红糖作馅,包成小球,几个一齐下锅油炸。那麻蛋,一口下去,满嘴流油,甜而不腻,令人嘴馋无比,令人还想多吃这几个。

春节给予我们欢乐,春节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之精华,所以,我们要将其永久流传下去。

嵩口的春宴

林若鑫

我的家乡在永泰县嵩口镇,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镇,每年的春宴是全村人共庆的春宴日,传承着古老的风俗,热闹非凡。

春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传说中,古时候的嵩口镇百姓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便开始举办春宴,这一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嵩口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春燕的前一天,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有的走街串巷的采购食材,有的在家中炖煮美食,还有的在搭建临时摊位。气氛异常热烈,大家都期盼着第二天的春宴。

正月初一的清晨镇上的大街已经人声鼎沸,各种小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大人们的寒暄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美食:热气腾腾的蛋宴和线面、香喷喷的年糕、酥脆的油饼……每一样都让人垂涏三尺。

除了美食,在古镇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舞狮、高跷、戏曲精彩纷呈。舞狮表演者身姿矫健,狮子栩栩如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作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春宴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聚会,更是一个情感纽带。许多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人,即便千里迢迢也会赶回来参加春夜,春宴的热闹和温馨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家乡的游神

张雨彤

“噼哩啪啦”窗外的鞭炮声响起,我的思绪渐渐飘向远方……

游神,是福建一带特有的古老而盛大的活动,是以村为单位的传统贺岁习俗,《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载:“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日于此野”,这里的二八神指的就是日游神,为天帝巡游一方,这就是游神的来源。

新年期间,人们会到神庙里,把神像请进神轿,抬出庙宇,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临民间。可人们不知道神明是否愿意出游,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月牙形的菱杯连抛三次如果呈一正一反,就表示神明同意,游神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在出游的神明中,打头的,为众生开道的,叫马夫,也叫开道神,据说如果被他的鞭子抽到身上,来年可以获得好运;而看起来像大头娃娃的是神明的驾前仙童,叫作孩儿弟,是童子神;接着是跨着宝剑高大威猛,走路霸气的将军;之后便是近来火出圈的五大世子:华光大世子、赵世子张大世子、张二世子、金龙太子。其其实他们都不是真实人物,而是民间传说里的神秘人物,在他们之后的就是福建人出行必拜的妈祖等主神了。

在福建地区,素来有福建游神看福州的说法,从每年的大年初一开始到二月二的时候都是游神的时间,村民们抬着本土守护神,走街串巷,进行一系列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

福建人的游神文化源于祖先在应对自然灾害,疫病时寻求安全感的选择,所以福建游神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对神明象征的美好品德的崇敬和追随。

阅读 7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