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师之美,悟数学之趣

Sakuragi
创建于03-17
阅读 3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3月17日,第二十一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实验学校拉开帷幕,我校四位数学教师有幸参加了本次观摩研讨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数学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我们是数学人,我们热爱数学。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第一节课,我们听了吴正宪老师的《确定位置》,吴老师首先唤醒学生对数对的记忆,通过运用数对的概念和坐标运算,可以准确地确定点在平面上的位置,从而解决一系列与位置相关的问题。从数对到加入方向,角度,距离等要素详细描述位置,并根据材料讲故事,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吴教师善于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位置意义背后的数学道理。最后吴老师建议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高科技发展的事物,多给孩子们提供可实践性的东西,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真情境产生真问题

     真任务产生真思考

     真迁移产生真能力

平均数

      第二节课我们聆听了顾志能老师的《平均数》,课程一开始,顾老师做了一个小测试—瞬间记忆力水平测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顾老师出示了小军同学五次测试情况统计表,让学生思考:小军的瞬间记忆力水平是(     )个字。生说出了6、7两种答案,出现了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并讨论。紧接着顾老师又提问为什么不是5,不是8,也不是10呢?结合条形统计图,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各个数字是大还是小。

     教学过程中顾老师利用真实情景,真实数据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亲近数据,能主动的、深入的尝试研究数据,切实体会数据的价值;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

圆的认识

       第三节课是储冬生老师带来的“圆的认识”,储冬生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圆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展开分析:圆,一中同长也。整堂课让学生在纸上多次绘制圆形,并反思绘制方法。自己进行总结,找出半径、直径、圆心。使学生了解圆的位置与圆的大小分别由什么决定。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试问学生“一中同长,圆也”这句话恰当吗?并分析原因。

        在随后的《问题驱动式教学》讲座中,褚老师强调,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为了问题、在问题中"的数学教学尝试,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去发现,学以致用才能用以致学。

身体上的尺

      第四节课,我们听了强震球老师的“身体上的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身体上的尺”的内容要求是:运用学过的测量长度的知识,发现自己身体上的一些“长度”,以这些“长度”作单位,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发展量感。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展量感呢?强震球老师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估计、测量、比较、交流等过程,在深度体验中充分积累,获得经验。学生在认识身体尺到运用身体尺的过程中,打破原有认知,发展量感。

         在这次《“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中观摩数学名师的教学,我们不仅获得了多种数学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和美课堂”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让我们在聆听中更加主动和积极的思考。我相信,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们能真正的做到“学习赋新能,砥砺促前行”。

阅读 3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