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栓形成的原因:
1、 血压与透析超滤量
血压水平与透析超滤量有直接关系,过多的超滤量,使有效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至内瘘处自然血流量减少,加之过多的超滤量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两者的综合作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2、原发病及高凝状态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引起的尿毒症也在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伴有的脂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高脂血症,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以及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使内瘘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
3、内瘘的建立、保护使用不当
①、目前认为内瘘手术后24小时发生内瘘血栓闭塞的患者,多数与吻合的血管扭曲,或者吻合口处缝合狭窄,导致血流不通畅有关。
②、透析后加压包扎过紧,压迫时间过长,使局部血液阻断。
③、内瘘建立后还没成熟就开始使用,动脉化程度不够,内瘘血流量不充分。
④、内瘘一个地方反复穿刺,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同时还能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的流动,形成血栓。
4、日常保护缺乏
患者缺乏对内瘘保护、监测的相关知识,比如:因为睡眠时压迫内瘘一侧肢体,引起内瘘阻塞。内瘘侧手臂提重物等。
二、内瘘血栓的预防
1、维持透析期间正常血压
①、做好日常的饮食指导,吃饭时适量低盐饮食,可以减少口渴和水分的摄入。
②、少尿或者无尿的患者,要限制日常饮水,每天的体重增长要小于1千克。
③、可增加透析时间为每周3次,少喝水,降低超滤率。
④、设定准确的干体重,对于经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尽量避免进食,可以用低温透析,也可以提高钠离子浓度145~150mmol/L,进行透析(此方法透析后容易口渴)
⑤、对于高血容量的患者可以先单超脱水,在进行透析治疗。
2、内瘘的维护
做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抬高手术一侧的肢体,促进静脉回流。睡眠时将手术一侧的肢体放于45°斜坡支架上,避免压迫内瘘。内瘘大约需要4~6周成熟后方可使用,女性患者要比男性患者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3、溶栓与抗凝
溶栓前常规检查凝血酶原及出、凝血时间,用药过程中注意内瘘血管杂音和震颤恢复情况,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口腔黏膜、牙龈、全身皮肤等处有无出血点。
4、做好宣教
①、医护人员应多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内瘘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内瘘侧手臂不可提重物,透析24小时后,可以局部热敷、均匀涂抹喜辽妥软膏促进修复。
②、指导患者和家属听诊内瘘杂音,扪测内瘘震颤每日1次~2次,如果发现杂音、震颤减弱或消失,提示有血栓形成,应立刻前往医院处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三、关于内瘘的维护细节:
新做好的自体内瘘手,并不能马上使用,要等静脉变得足够强壮,才能去穿刺透析。这个过程,称之为“内瘘的成熟”。
1、术后禁止在内瘘建立侧进行测血压、抽血、输液等操作。
2、手术侧衣袖不可过紧,不得测血压、不佩戴饰物,不挂持重物。
3、术后24小时内,应适当抬高手术肢体,避免长时间下垂。
3、平卧时肢体下可垫枕、站立时可用三角巾悬吊,利于肢体消肿。
4、术后进行有效的血管充盈锻炼,可以帮助消肿、预防血栓并促进成熟。
① 术后24小时内,进行指尖锻炼。
② 术后1周内,进行空手握拳和持物手腕锻炼。
③ 术后1周开始,每天进行握球锻炼(某宝可以买到“血透握力球”)。用手掌(而不是手指)挤压橡皮球,保持3-5秒钟后放松,每次锻炼握100次或持续10~15分钟,每日3~4次锻炼。
④事实上,人工血管并不会变粗,但一般做完手术也不能立即打针,往往需要一个“愈合”的过程。期间,仍然建议病人做握球运动,以帮助肢体消肿。
5、在等待内瘘成熟期间应每天关心内瘘的变化:
① 观察内瘘切口及皮肤,如有严重肿胀、淤血、红肿感染、严重疼痛、破溃、渗出,请告知医生。
②建议透析病人家中自备听诊器。使用听诊器放在内瘘血管上,或者用几个手指轻轻放在内瘘手术部位上,应该可以听到吹风样的血流声,或者触感到血管的震颤。
③这种声音和震颤,应该随内瘘成熟逐渐加强。如果有声音或震颤逐渐减弱或消失,请立刻联系医生。
④如果一切顺利,一般在自体内瘘建立后1个半月~2个月,人工血管内瘘建立后1个月,就可开始尝试打针透析了。
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血管基础条件差异,有1/5~1/3的自体内瘘在术后无法自行成熟,甚至在积极锻炼下也会逐渐减弱甚至闭塞。血管纤细的人、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最更容易发生“内瘘不成熟”。
建立6~8周的自体内瘘如果不成熟,是不可能再靠锻炼鼓起来的,但如果就此废弃掉这根内瘘,那就太浪费了!!这样不但会消耗血管资源,而且新建的内瘘再次发生不成熟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科学的做法是使用“球囊扩张”的微创处理,解除狭窄,挽救这根内瘘!这种技术不破坏已经建成的内瘘,而且成功率是很高的,大约80~90%的不成熟内瘘可以在1-2次的“球囊扩张”后获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