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助成长---学习如何使用筷子

圆圆
创建于2024-03-17
阅读 5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传承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首先,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此为两仪之象。 

二、好处

     对于宝宝来说,能够熟练掌握使用筷子的技能,不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还有利于智商的开发。 幼儿专家发现,宝宝在使用筷子进餐的时候,不仅手腕、胳膊等能够得到运动锻炼,而且大脑和身体机能神经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越早使用筷子的孩子,其智商和动手能力都比一般孩子要优。

     那么,学习使用筷子,到底能够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强化手部精细动作 使用筷子夹食物,可以称得上一门技术了,很多外国友人在挑战这门技术时都屡屡失败。使用筷子时,不仅要调动5个手指,还需要腕、肩及肘关节的配合参与。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筷子时能够调动手指、手掌、手腕、肘部以及肩部等大大小小30多个关节50多条肌肉,绝对是锻炼手功能的最佳方式。 促进视觉发育 使用筷子夹食物时,讲求手眼一致。在动手夹食物之前,需要用眼睛去定位以及形成视觉图像,这个过程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以及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成像,对宝宝的视觉发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预防宝宝斜视和弱视。 健脑益智 使用筷子除了离不开手上的精细动作和视觉的定位,更离不开大脑中枢对这一系列动作的调节。手部和眼部肌肉活动的时候,刺激了脑细胞,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三、家园共育

     家长在家里循序渐进引导幼儿尝试使用筷子,毕竟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一对一的指导更有效果,家园共育,让孩子更快的适应。

四、配合

     但是对小朋友而言,使用筷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可能还因此产生挫败的情绪,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小朋友学习使用筷子呢?

00:33

     顺其自然 首先宝宝愿意去学习某样东西一定要出于兴趣,而不是被迫接受。让孩子学习使用筷子,也应该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父母可以用一些道具引起孩子的兴趣并趁机引导。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孩子学习使用筷子期间,父母在饭桌上使用筷子的时候尽量把动作做慢、做夸张,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和模仿。 鼓励支持 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这时候父母的鼓励支持对孩子很重要,能够重新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使用筷子时,如果把饭菜弄洒,父母不要去责备孩子,而应该多鼓励孩子,用多一点耐心去慢慢引导孩子。 选择合适的筷子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材质的筷子,但是并非每一种都适合孩子刚开始学习时使用。当孩子学习使用筷子的时候,父母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双竹筷或是木筷吧,即不打滑,又安全卫生。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创一片天,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阅读 5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