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节课堂,都是一次创作——记“和美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嗨,敏峰~💐
创建于03-17
阅读 10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和美课堂,踏春而来,如约而至!2024年3月16日,有幸参加了第21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一天的学习时间里,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并感受到名师课堂的真实、简约之美。

  苏明强老师在新课开始抛出“图会说人话”,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画一条线段让学生用一个字表示,引出线段的升、平、降,紧接着,谈谈做汽车的感受,用数学的眼光思考“汽车行驶中的速度”问题,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将点与点连起来就是一条线段,线表示变化规律,概括出汽车速度的变化规律:升—升—平—降—降。最后,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讲故事的方法继续拓展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苏明强老师关于数据意识的几点教学建议,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全面分析教学内容,二是精准把握数据意识,三是对标设计教学方案。从有没有、是什么、怎么办、还有吗?四个问题入手进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意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徐老师的课堂激情风趣,深入浅出,课开始之前,重点解读了2022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思维素养,从大单元的角度看《乘法分配律》这一课例,立足不同的视角,充分理解这节课的意义。徐老师的课堂上,意图运用高水平的提问及教学艺术,不断把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及其认识引向深入,同时运用情境和多种呈现形式以及变化的题目,激发、引导和促进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及其模型的构建。

  徐老师用“四大、三真、二融合、一导向”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并结合课堂实例讲解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含义以及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重要性。徐老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约取”“博喻”“简构”。

  王永胜老师的《同分母小数的加减法》注重体现数学本质,创设情境简洁朴实,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详讲同分母加法的算理,类比总结同分母减法的算法,最终得出同分母加减法的算法。在练习中,所设题目并不局限,而是循序渐进,越推越广,越延越深,直至开放到无穷无尽,拓展到用字母表示数……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课堂中真实的味道 、入心的味道 、难忘的味道 。

  贲老师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关键词是“进阶”,一是操作方面的进阶,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用12个小正方形摆满、用6个小正方形来摆、用4个小正方形斜着摆、最后用1个小正方形来进行估量,二是思考的进阶,教学的第二个环节,长方形面积的建构,12个小正方形就是12平方厘米,再让孩子去想长是8cm,宽是6cm,以及长是10cm,宽是4cm这样的长和宽的数据,让孩子去推想。最后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的边长是a和b的时候,让孩子进行推理计算方法。三是孩子量感的进阶。在培养孩子量感的过程当中,贲老师说到两个层面,一个是一题多思,第二个是一题多用。第一个练习在设计的时候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进阶,先让孩子去感受那个1d㎡有多大?接下来用它测量小长方形黑板的大小。再用那个小长方形的黑板和我们教室的长方形进行对比。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通过这样不断的追问和思考,让学生对量感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朱国荣老师的《口算乘法》不断的让学生去说、圈、算,理解不同的计数单位的数相乘在实际运算的时候是如何进行的,学生在一步步认知的碰撞中理解了乘法其实是把计数单位相乘。并以此类推,了解了除法、加减法中计数单位的运算。初步体会数运算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知识的迁移。当数的运算教学和概念教学保持一致时,学生就能理解口算乘法的内涵。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一天的学习时间虽短,可我收获满满,名师的课堂给我们启发,促使我们去反思,改变观念,改进自己的课堂。

阅读 10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