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天,教研正当时——河口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長安✨
创建于03-17
阅读 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展示

  语文组老师们积极参与陈丹丹老师的教研课《守株待兔》课堂上,陈老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的设计,清晰而新颖的授课思路,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学生小组合作有组织,展示形式多样!

        康丽文老师的《陶罐与铁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完整的大情景创设带给孩子们新的课堂体验,整节课孩子们在朗读中感悟,在表演中深入,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周春蓉老师的《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不仅展示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更是将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渗透在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巧妙的教学环节中。孩子们在一次次小组活动中实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听后评课

  听而有所思,思而有所悟。老师们听

完课,积极思考,进行评课。

蒋爱群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个是“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写清楚的的基础应该是仔细观察图画,陈老师在导入环节安排的寓言故事观图,旨在让学生整体入手,捕捉图画信息,仔细进行观察,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并且符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另一个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夫会被人笑话和他错在哪里,引出本篇文言文表达的道理,学生在引导下畅所欲言,明白了不能靠好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古文的朗读,特别是节奏的把握上还需要方法的引导,陈老师通过让给学生听课文朗读,然后出示正确的停顿划分,再让学生朗读,有节奏的朗读也就水到渠成。在学生朗读这一环节中,陈老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生自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如果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可能效果会更好。

康丽文

         陈丹丹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的第一课时就抓住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首先聚焦语言本体学习,迁移三上文言文《司马光》学习经验,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精妙与韵味。

     《守株待兔》全文共38字,“因释其耒而守之”“而身为宋国笑”两句较长,其余均为四字、五字短句。中段学生学习文言文朗读可以前置目标,以终为始,明确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读顺文意,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因此,陈老师特别在多方面增加了“读”的环节。特别是小组合作朗读,可以接力读也可以齐读,既锻炼了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又能在小组长的引领下,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形成越来越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


周春蓉

        我认为陈老师上的《守株待兔》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合理,引导也很到位,充分利用插图来猜题意,帮助学生轻而易举解决题目意思。利用小组合作,学生独立学、合作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效果较好。每个小组汇报,互相纠正补充,良好的学习氛围。陈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在读中感受小古文的断句,了解小古文的意思,在读中学,在学中读。

冒佳庆

        陈丹丹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这一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多样灵活。陈老师组织的小组合作,经验老道,小组合作效率高,学生们课堂展现较为活跃,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全面。能够吸引孩子们从小古文中感受到古文的文字魅力,博大精深,趣味横生。而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重在激发孩子们对于古文学习的兴趣,初步积累对于文言文的语感。陈老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值得我学习,小组合作形式也值得我借鉴。

范丽华

        康老师在学生表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环节,教学设计分两步走,第一步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读出对话的语气和态度,第二步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要读出语气态度,还要辅以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这两个阶段前后衔接,递进自然。康老师把朗读活动设计成分两步走而不是一步到位,是出于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学习特点的了解和尊重。

徐小冬

        康老师课中的教学环节紧紧绕文本的核心价值,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董和睦相处”的道理。对词语的理解、运用。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让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品性有了初步感知,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了认知与情意基础。借助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展开教学。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不同角色的态度、品性。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感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内涵。

陈丹丹

        所谓寓言,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康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穿越时空隧道,畅游故事王国,童真童趣迎面而来。此外,这节课也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教学中康老师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本文的教学中,康老师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淡化对课文的分析,效果很好。康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康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曹玉梅

        本节课, 康老师的教学设计匠心独运,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遨游在文本情节中,通过读语言、品语言、演语言等生动实践,达成语用训练目标。课堂开始,小组进行预习成果汇报,各小组在各自的白板上总结了难认字、易错字、多音字等内容,通过交流、领读,解决本课重点字词。小组汇报有组织,落落大方。接下来“文物小剧场”这一完整的情境创设带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们一种新奇的课堂体验。课堂上,康老师通过任务一“书写故事简介”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连成句子,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概括的能力。任务二通过“再现争辩现场”设计了两个小任务。一是导演说戏,要求学生自读对话,引导小组从语言内容、标点符号、说话语气等角度交流说发现: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辨、对比的能力,从而深刻感受陶罐谦虚和铁罐骄傲的品质。二是小组内分角色表演1-9自然段。在康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读中感悟,在表演中提炼人物性格,品悟道理。学生的表现加上康老师提供的教具的辅助,小组表演很精彩,同时也助力于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周亚梅

        康老师执教的《铁罐与陶罐》一课,简明平实而又机敏灵动,的确是一堂立意诚恳、格调朴实、生成自然而又流溢着创意华彩的好课。寓言类课文怎么教,有现成的模式和课例供参照。但康老师慧眼具,避易就难,避熟就新,她站在学情的角度解构“故事+寓意”的不二模式,还原寓言的“故事”本色和“叙事”艺术,再现故事中人物的音容笑貌,突显情节变换中的矛盾冲突,强化学生对故事寓意的情景体认和同情的理解。于是,在她的课堂里,问题不是要不要抽象的“寓意”,而是怎样引导学生从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发展中发掘寓意生成的蛛丝马迹、草蛇灰线,继而实现从感性事件到理性认识的关键一跃。一般而言,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没有什么障碍,理解寓意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但要从辗转曲折的叙事中洞察出寓意的潜流暗涌和最后的喷薄而出,则就需要一定的洞察力和领悟力,需要通过像康老师这样的教学“还原”才能做到沿波讨源、披文人理。

张悦

        《十万个为什么》是本学期的必读书目,是一本科普类的书籍,《快乐读书吧》是在学习完第二单元后要了解的内容。学会提问,并尝试解决是本单元的内容,周老师让学生们在课前阅读的过程中整理“问题清单”,并在课上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收获,这样的做法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有限先学。周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赏析了本书的内容,感受了本书既有科学性又具文学性和趣味性一体的特点,最后周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批注,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批注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周老师的这一节课板块清晰,步骤明了,教学目标恰当,课堂氛围良好,是一堂优秀的阅读指导课。

张凤梅

        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十万个为什么》,它主要介绍了世界上存在的奇异事物,还提出了许多有关这些事物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去探究、想像。在本课中,周老师通过举例、开放性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也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具体地理解和记忆。另外在课堂中,周老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疑问。尽可能给予每一个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薛如峰

        周春蓉老师执教的《快乐读书吧》一课,教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从制定阅读计划到赏析语段,从分享科学术语到学习批注,从制作展示阅读单到参加挑战游戏,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课前师生准备很充分,各小组完成前置学习,小白板上写满了分享内容。整堂课教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课堂生态良好,小组汇报展示很有成效。挑战游戏环节是该课最大的亮点,既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次检阅,又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

活动总结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河小语文人一直在路上……

阅读 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