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工作室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能力,我们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线上案例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涵盖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的体现交流的实际意义,我们每期给出两个案例情境,以便老师们自主选择。今天的主持人余婷婷,给大家带来的案例情境主题一如下:
今日案例主题:
1、六年级某班李某,写作业磨蹭,上课常出洋相,坐在教室里嘴巴总是嘟嘟囔囔自言自语或者接老师的话,说一些负面的言语,有时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大多时候同学也很反感他的嘟嘟囔囔的毛病。找他谈话时,表面答应,过
后丝毫起不了作用。
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如果你是班主任会怎么办?
工作室的成员积极献言献策,发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薛景老师的策略:
我是这样看待的,我觉得这个孩子之所以这样,应该有三个原因,一,是这孩子本身就比较好动,爱出风头,这应该和他自身的性格有关。第二,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他本身缺乏关爱,或者成绩不理想,想利用一些小动作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三,也有可能是家庭的一些原因。总之,不管哪种原因,我觉得得先找出病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陈如梦老师的见解:
面对这样的学生:
首先,我会先找他谈话,了解他总是不完成作业、不好好上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第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布置作业的形式,例如对于他,可以减少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慢慢引导,徐徐渐进,后续多关注关心他,鼓励他,经常进行督促,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心里喜欢并接受老师的教导;
第三,跟家长经常沟通,家校合作,在家里让家长及时进行监督。
赵珍老师的解决策略:
针对这个案例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每次这个同学在班里引起纪律波动时,我会安抚全班同学的情绪,鼓励其他同学私下去了解Ta站在对方角度想想Ta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一味的嘲笑和反感,然后指定一两个和Ta关系稍微近点的同学谈心,不愿和老师说的心事可能会和同学分享。
其次,做好家校共育,了解家庭情况,发动父母及时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波动,不要一味地责罚,多和孩子沟通。
最后,赏识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闪光的金子,即使问题再多我们总能发展一两个优点,抓住这个优点给Ta安排一些小职务助其实现自身价值找回自信,相信假以时日,Ta一定能有所改变。
吕如梦:
对于案例中的学生
1、我认为写作业磨蹭先找到问题的原因,看看是因为基础能力不够,还是缺乏时间观念亦或者是因为布置的任务多,找到问题原因对症下药。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训练,课下可以做一些听觉训练。在班里开展关于珍惜时间的主题班会,培养他的时间观念。
2、上课出洋相是为了引起老师个同学的关注,这一类的孩子大都是缺乏关爱,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其他人的目光,我会在课下多关注孩子,也会引导班级里的其他学生课下关心孩子,让他感觉到他班级里也是有存在感。
3、多表扬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只要孩子有进步就表扬,慢慢的就会有所改变。
陈春梅:
面对这样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先了解他不写作业的原因,比如,是懒惰,这样的学生要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多督促;如果是他自己的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不会做,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把作业题目的难度降低,多指导。不管什么原因,我们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情况,对症下药。
马平均老师:
这类学生有这样的表现,不仅仅是今天这样,而且去年或许几年前都是这样。这是个养成习惯问题。我在班级管理中也遇到许多类似情况,处理起来非常耗时、耗力、耗情。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感觉要打好几张牌:
第一张就是班规,让班集体、小组集体来监督管理他,甚至要动用他的好朋友一起“对付”他。对于案例中的“惯犯”,这一张牌效果不太好,不过也有那么一点。
第二张就是“情”。定期去他家沟通,了解他的家庭生活,帮他解决生活困难,赞美他的业余生活中的亮点,对他在班级的“恶习”前期一字不提,就静静等待他的“醒悟”。经过几次家访如果他还不能自我“醒悟”,那么就从侧面问他学生们对他近期有什么期待等等,他自然会慢慢“醒悟”。真的,可以试试。
第三张牌就是邀请他在课外活动时和你一起做活动,比如打篮球、羽毛球、跳绳等等,他会体会到你对他的陪伴带来的温暖与关爱,久而久之,他会慢慢改变自己的。
总之对待这类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宽容的胸怀等待他的蜕变。
张新力老师:
案例一足以说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虽然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孩子本身是遗传了父母的一些基因,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更多是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案例一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1、六年级的孩子是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拐点,心理上感觉到已经变得强大,性恪外向的孩子会过于表现自己,以便引起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度,这个时间是要学会“放”,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欲擒故纵”;2、把他身边排上一些平时比较厉害的异性,围而不攻,借力打力;3、充分利用家校共育,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以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4、上课不要和他发生过大的冲撞,不然尴尬的只能是我们,上课多表扬,课后单独多谈心,让其有苦难言;5、切忌:莫生气,莫生气,气大伤身。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妥善处理问题。既保护孩子,又保护我们自己。
张彩勤老师:
1、先了解他不写作业的原因,比如,是懒惰,这样的学生要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多督促;如果是他自己的学习水平低,不会做,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把作业题目的难度降低,多指导.不管什么原因,我们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情况,对症下药。同时老师也应该反思:那个学生为什么不写我布置的作业?是自己布置多了还是难度太大了或者是自己没关注到那个学生令他厌恶了自己所教的学科.
2、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3、要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的情况,指导家长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从生活、学习等方面来关心孩子,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是多表扬少批评。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做能够恢复孩子的学习信心,会点燃孩子的学习欲望,会让孩子重新喜欢学习,会使孩子沿着一条快乐学习之路,越走越远.
主持人林敏想告诉大家:
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属于学生的养成问题,学生六年级了应该各种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当然这也包括一些坏习惯,写作业磨蹭属于拖拉习惯,平时接话吧引起课堂学生哄笑则应该属于缺乏关爱想找到存在感,就是因为身上毛病多才想出一下风头证明自己的存在,谈话没用是因为谈话没有谈到内心深处,这样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多了,认为自己身上没有优点,反正就这样了,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可能,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家庭和在家时候的样子,其次及时进行面对面赏识性沟通,从能让大家开心说明幽默风趣,但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方式,接着开展养成习惯的主题班会,从习惯到纪律全方位覆盖,最后在班内进行跟踪评估,抓住闪光点就表扬,多用你今天又进步了等激励性语言!当然及时这样孩子有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多用爱心耐心责任心辅佐,我相信这个孩子肯定会有很大进步!
今天第一期案例分析活动,大家积极踊跃参与活动,表达了自己作为班主任解决问题的教育观点,最后主持人林敏做了小结,并提出工作希望。林老师说:大家的分析各有千秋,看来此类案例应该是我们班级中常见的现象,我觉得我们的案例分析还得来自于我们各班级的内部,建议大家把各自班级比较棘手的案例总结出来,以组为单位收集,每周我们对于身边的案例逐个分析解决!
一个案例的表面呈现的是个案教育,而事实上我们作为班主任关注个案的同时,更要关注集体教育,同时借用集体的力量形成合力,更好的达教育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