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智慧的沟通,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与关键。家校沟通能力是班主任带班育人的基本能力,也是其专业素养的根本体现。那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呢?
3月14日下午,宣化区炮院小学邀请了来自工业街小学的资深班主任——张海燕老师,为全体教师做了专题经验讲座,为学校年轻的教师们出谋划策、答疑解惑。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家校共育的引领者,在推进“双减”政策、家庭教育时空不断拓展背景下,提升班主任的家校沟通能力,营造和谐、融洽、稳定的家校关系,有利于将家校合作推向纵深,发挥学校、家庭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叠加效应,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由德育处高主任主持,首先由张老师做家校沟通工作讲座。
张老师从教31年来,一直扎根于教学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坚持"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工作中,注重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动家长。曾被评为张家市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市巾帼建功标兵,还多次被授予宣化区教学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骨干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近期一篇关于班级管理的文章登载于《德育报》。
讲座以《做好本职工作 赢得信任理解》为主题,分享了张老师30余年班主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介绍了自己班上的班级管理心得,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典型事例,畅谈了做好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工作的体会。
教师和家长、学生相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教师对家长、学生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时应掌握的心理学效应是怎样的?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家校沟通……针对以上这些疑问。张老师提出了“十条”准则。未雨绸缪、讲究原则、忌说教授方法等工作方法和观点使老师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深切地体会到家校沟通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家校沟通方能促进家校共育,让学生真正受益,健康成长。
最后,张老师提到了“被尊重 被信任”是教师最大的职业幸福感,而这些正是通过智慧的工作才能获得。
杜校长就张老师的培训内容做了总结,她指出班主任的工作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更要讲究方法。张老师的培训内容非常“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希望我校年轻的教师们都能仔细地品味,将“十条准则”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从而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沟通方式,进而达到家校社沟通的良好效果,用良好的沟通去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活动过后,老师们纷纷发表了培训心得,谈收获,讲反思。今后会将活动中所得的方法策略有机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家长共同携手,培养学生学生受用一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是信息传达,而且是情感连接;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能切磋育人方法。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班主任的同行者与工作伙伴。班主任作为家长的教育共同体,要秉持尊重、平等的原则,不以教育者、上级的身份自居,也不能以“畏难”“害怕”的心态退缩,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理解家长的焦虑与疑惑,用心与家长对话沟通,用智慧给予家长指导,建立平等、合作、共赢的关系,形成家校正向互动的积极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