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吹面不寒;
三月的梦,满是香甜,
“磨课研课促成长,好课精自锤炼来。”为了备战今年的县级能手赛,我校数学组参赛选手代宁老师与3月14日在四年级五班全程模拟参赛流程进行了一次磨课演练。
首先是代宁老师20分钟的展示课。代宁老师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第一课时。代老师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了创建卫生校园,我校四一班学生发起了比赛捡拾塑料瓶的活动”。通过磁扣的粘贴直观的抽象出塑料瓶的数量,进行数据的收集,观察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引出平均数的意义。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移多补少”和“求和均分”的两种方法得到平均数,然后引导学生在猜一猜、算一算,议一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特点:取值范围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是一个虚拟的数,表示一组数据整体水平,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最后,通过近些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是代老师的反思性说课和现场答辩环节。代老师从这节课设计的流程和执教后的优缺点、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简单的说课。然后从三个方面回答了白校长提出的“这节课上你是如何体现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问题?
好课是“磨”出来的。“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后的研讨环节,白校长和姜校长耐心的指出了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时间紧张,内容环节设置稍显繁琐,小组合作不很明显,课堂评价略显单一。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按时长分配备课,只能备17分钟左右,预留3分钟的机动时间。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相互验证,既节省时间,又对比分明。
听课教师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如板书凌乱,没有凸显重难点;内容设置没有坡度;课堂导入繁琐费时;说课没有理论支撑,内容单薄。通过集体研讨,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提出了合理、忠恳的改进建议,形成了更加合理、更加出色的教学设计:本课以平均数“是什么”“怎么得到”“有什么用”为教学主线,以“体会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认识平均数的特点”“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为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视学生对平均数统计学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体验平均数的含义与特点,感悟“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玉不琢不成器,课不磨不精细。在紧张而又充实的氛围中,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感受到了研课的效果、磨课的魅力,相信执教的代宁老师也真正体会到了在研磨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