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课(二)

许庆霞
创建于03-16
阅读 2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4月27日,许庆霞老师进行《乐观有方法》小课题研究课。

    选题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多体验人际间积极情感反应,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情感。塞利格曼教授在归因(解释风格)、理性情绪ABC疗法等理论基础,重新梳理了对“乐观”的理解,他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而不是一种普遍的人格特质。乐观作为一种技术,它给我们走出恶劣心境提供了积极的选择,这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设计而成的。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发现对事件的不同解释带来的不同影响,了解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的特点。

    情感目标:树立学生学会乐观的信心,探索自己的解释风格。

    行为目标:掌握乐观解释风格的特点,尝试学会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点:学习乐观解释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乐观解释风格

研究探讨

注意课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一是讨论材料的准备:事先教师把案例及相关材料等一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阅读案例来把握案例所涉及的基本事实和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到讨论之中,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二是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探索:学生在获得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尝试性地作出解答和提出假设。与此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思维方法解决遇到的矛盾和冲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已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发言提纲。三是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讨论在案例观察和探索过程中获得的初步知识和感受。在一场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要思考某个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要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准确、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要听取和思考其他同学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步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而教师在学生讨论当中,要适时地进行评论,引导学生去挖掘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理解案例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四是教师总结归纳,消化提升。表述教师本人对案例的'看法,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案例联想,引申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阅读 2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