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辉班的集锦——民俗文化(二)

年少有为
创建于03-16
阅读 4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社会的发展 ,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我觉得民俗依然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精髓。

     首先,民俗是历史的见证,每种民俗活动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它们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距今已有几千年。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

     其次,民俗的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民族的传统和精神风貌。例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都是中华民俗的传统习俗,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民族活动已经逐渐被现代的娱乐方式所取代,像,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在网上过年,而不是回家与家人团聚。这种现象使得一些传统民俗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应保护和传承这些民俗活动,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然,民俗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些民俗可能已经过时,因此,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保留精华,创造出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新民俗。

     综上所述,民俗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人们心灵寄托的象征。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民俗。让它们一直存在于世。


作者:龙威祺

 

     中国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所创造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从古至今,民俗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家乡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城,那里有起伏的连山,有清澈见底的流水,有慈祥的奶奶和小小的却又温馨老房子,那里似乎与世隔绝,不受城市的喧器浸染。可渐渐的,家乡已经物是人非,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步伐加快,让处处成为了毫无特色的高楼大厦,人们心中“儿时的故乡”也早已消失,对于故乡的那份情谊也渐渐淡漠了。因此,我们必须传承家乡民俗,留住人们的乡情。

     依稀记得儿时的每年新年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点燃的鞭炮在黑夜中划过一道道耀眼的火光,仿佛是向旧岁告别,迎接新年的灿烂烟火,表达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放完鞭炮后鞭炮的硝烟味便会弥漫在空气中,这独特的味道似乎成了儿时新年不可或缺的标记,让人回味无穷。可近年来因为国家的管控根本听不到炮声,过年时寂静的夜使我体会不到一点年味,由此也使我知道了传承民俗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民俗有凝聚民族,巩固民族观念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民俗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乃全民族的巩固于发展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的功能是强大的。尤其当人们到了他乡异土,民俗的群体凝聚力更易显现。

     民俗文化的现代价值则是在加强中华传统美得的教育形势下,继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我国优秀文化古传统美德集中起来,赋予它新时代的内容,容纳新时代精神,使它达到一个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作用。

     首先传承民俗文化要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各不相同,民俗也自然不同,各地的风土人情各具特色,也有很多的乡村坚持把民俗文化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以民俗为载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果、既为农民群众解决了生产上的问题,也为乡村建设开辟了新通道,是农村走上致富道路。

     其次,传承民俗文化既要要留住美好的乡情,又要与时代结合。漳州的大鼓凉伞,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这种传统民间曲艺"活"起来呢?众多民间艺也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例如青春版《红楼梦》,歌曲版《牡丹亭》都是有力的佐证,这些结合不仅使传统文化结合了时代,又留住了人们对故乡特色的情谊与思念。 古往今来,民俗不断变迁,有传承,有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可迸发出强大的能量,在与时俱进中保持生命力。所以,我们应当传承好并保护好民俗。


作者:高梦雯

     我认为,民俗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鲁迅为了纪念小时候的看社戏的民俗活动,挥笔写下《社戏》名作;老舍创下一篇《北京的春节》,使后辈回味无穷。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管是儿童,成人,甚至包括名人。

     2022年1月1 日起,因冬奥会和较差的空气质量原因,北京市开始大力修订与宣传《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全市全年禁放烟花爆竹(指定区域和另行规定除外)。这一举动虽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却解决的不彻底;同时,截至现在,网友纷纷抱怨“感受不到年味儿了”,反响极大。

     民俗意义并不仅仅是供人们取乐。民俗之所以为民俗,优势在二:“民”,表示它容易掌握,适用范围广;“俗”,代表人民已经习以为常,必是经过用心雕琢的项目。故民俗之意义在传承,传承本地的文化与特色,故亦能承载人类最纯的情感。

     民俗更是十分贴近生活。大到地坛庙会的历史气息,小到北京烤鸭这样的一顿晚餐,都在民俗的包括范围内。这个周末,通过制作民俗明信片,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北京的民俗。这更让我感到民俗存在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民俗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它代表着一种传承。


作者:刘文博

    

编辑:倪杨巳楠

阅读 4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