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着光的她

集体备课促成长,砥砺前行同绽放

——教师梯级发展  南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

孟林
创建于2024-03-15
阅读 13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南桥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于3月14日在中心校进行了《复式统计表》的集体备课。

       陈义勇校长、任广景主任参与了本次集体备课,并对近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在本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各位教师积极发言。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都是统计运动项目的一部分, 每部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可以逐步发展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积淀,逐步内化。本单元的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紧接着对教材进行了认真解读,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本单元只有一个例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运动项目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

2、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统计表的结构。针对诸如不会先看分栏格内容,阅读数据时不知从哪里入手等问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例如,教学例1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么看表格,再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解读能力。教学时,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读出数据背后的“信息”,逐步达到基于数据却又跳出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据解读能力。

       孟林老师综合了各位老师的观点,进行了本次的先行课,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发挥空间。通过讨论和归纳复式统计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之后开始动手完成统汁表并对两种统计表做区别,谈体会。学生在读表、分析、制作、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实践能方和创新意识。

       孟林老师让学生畅谈收获,旨在让学生感受,不但学到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从统计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到了如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

      课后,全体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评课。

      老师们认为:学习和掌握知识不应该局限在课堂内。学会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选择题材,共同合作制作统计表,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促进学生相互间的情感。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这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因为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集体备课,能够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能够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能够补充专业知识的缺乏,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阅读 13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
简篇-美篇工作版

模板中心 同行文章